花轿上了村头,天空中突然堆起一团团的乌云,黑压压地扣在黑妞的头顶。让这个年近九岁的女娃儿,突然想哭。从这天开始,黑妞就要成为常哑巴的童养媳了。小小的她,尽管在出嫁前,母亲已经手把手的教她学了半月的家务活,可是,至今她还不懂什么是过门。母亲也没有细说,只是告诉她,有些事长大一些就明白了,现在要做的是,把常家人伺候好……
本书分为战争类、传奇类红色经典小说;成长类红色经典小说;农村类红色经典小说三编,具体内容包括:《保卫延安》品读;《红日》品读;《铁道游击队》品读;《林海雪原》品读;《野火春风斗古城》品读;《红旗谱》品读;《苦菜花》品读等。
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明确研究对象;整理、归纳20世纪以来学界相关研究成果;指出本选题的意义所在,即通过比较相同历史区间内,两种叙事文体的发展脉络,揭示叙事文学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第二章,按照萌发期、发展期、繁荣期的时间线索梳理中国通俗小说与宝卷发展的基本脉络,同时比较相同历史时期内两种文体的发展态势,揭示出小说与宝卷的
对于边塞诗歌的研究,学者们主要集中在唐和清两个朝代。唐代的边塞诗歌创作,成就最为耀眼,研究也最为透彻,唐以后,历朝历代,各家评述的著作汗牛充栋。而在宋代文学的整体研究中,大多以宋词为主,宋诗也多有触及,不过,针对宋代边塞诗歌的研究,不论是深入程度还是研究成果,与宋词相比,差距就很大了,那就更不要说对陕北地区边塞诗歌的专
本书以中国近代时期文化交流学者、外交官员、政治流亡者、考察者、女性等几类人物为线索,从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角度考察不同身份的作者所创作的域外诗的复杂形态,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中国人对异域的认知及其现代性想象的层面是有差异的,由此可以观照近代中国人接受异域文明的艰难与多元化。分析出,在西方语境影响下的价值体系和精神结构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本册共收集了35个关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开始长征到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战役期间的故事,主要涉及长征开始、突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内容,主要反映了红一方面军在长征初期为摆脱敌军围追堵截所进行的艰艰突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本册共收集了30个关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遵义会议后至胜利结束长征的故事,主要涉及巧渡金沙江、通过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跨过荒草地、夺取腊子口等内容,主要反映了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同志为核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富有革命斗争精神的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绥远(今内蒙古地区)人民,在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英勇地拿起了武器,进行了数十次武装起义。本书收录的35个关于土地革命时期晋冀鲁豫绥地区武装斗争的故事,都是当时武装暴动的主要参与者以口述的形式,对亲身经历的重要事件和战斗的真实记述,其中既有党的组织建设、革命政权
伴随着八一南昌起义的枪声,人民军队诞生了。自此,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创建了革命根据地,打破了国民党军及地方反动武装“进剿”“会剿”,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本书共收集了35个红军初创时期中央红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故事,涵盖了中央红军创立、发展的艰
1927年8月至1937年6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指引下,全国各地先后爆发了680多次武装起义,遍及14个省140多个县,参加起义的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有数百万人。这些武装起义,高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旗帜,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