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病害》主要对发生在我国水稻上的20多个真菌性病害、7个细菌性病害、12个病毒(线虫)病害、18个生理性、缺素及其他"病害"从基础理论研究、发生、流行、危害及防控技术等进行全面、深入论述。一些病害是以前出版物从未涉及,具有先进性、时效性。
本书是"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项目所获得大量数据、成果及信息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梳理取得的结果。全书共分为十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项目的立项背景,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实施方案和组织管理,执行情况,取得的主要进展及重大发现,选取介绍了部分通过鉴定、评价发掘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陕北榆林地区土光热资源丰富,土壤为沙土,是马铃薯优势种植区,干旱缺水、农田水肥利用效率低等影响马铃薯生产的突出问题,农田水肥高效灌溉调控是提高该地区马铃薯生产力的关键。本书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通过作者近8年在该地区长期定位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凝练,系统探索了该地区马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水土流失和生态安全的重大问题,迫切需要清查水土流失现状,以土壤侵蚀分区为基础的水土流失调查将更加高效可靠.本书就中国的土壤侵蚀分区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论述了分区与土壤侵蚀调查等方面的研究状况.指出土壤侵蚀分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水利水电工程将完整的河流环境分割成不同的河道片段,阻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破坏了河流系统的完整性,阻隔了当地鱼类种群的交流,导致这个开放、连续的系统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改变,使生活在其中的鱼类生存所需的生境条件、水文情势发生变化。同时也降低了被隔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活力,最终对鱼类资源产
本书对竹材力学进行了系统编写,一一介绍了竹材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压缩性能、剪切性能、硬度、蠕变、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分析了竹材作为最好的生物质材料之一,其强度高、韧性好的根本原因;力学强度在空间上的非均匀分布规律;以及受到竹种、生长期、生长环境、含水率,甚至竹秆部位等因素影响后的竹材力学性能变化。本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
鱼道作为一种辅助鱼类过坝的工程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坝修建对鱼类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鱼道过鱼效益的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鱼道内部典型水力特性(流量、流速、湍动能、雷诺切应力)、环境因子(光、声、水温、溶解氧、pH)等。然而,上述水力学因子、环境因子如何影响鱼道中鱼类行为仍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因此,鱼类行为学作为
由于陆地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有限,愈演愈烈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甚至引起生态功能丧失,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靠天吃饭的农田生态系统是对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为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外学者依据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和
《作物种质资源学》首次构建了学科理论框架,把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遗传变异的同源系列定律和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的协同演变学说作为作物种质资源学的三大基本理论,把遗传多样性、遗传完整性、遗传特异性与遗传累积性作为作物种质资源的四大基本特性。同时,首次提出了学科技术框架,涵盖“广泛调查、全面保护、充分评价、深入研究、
坏死杆菌是一种引起人和动物坏死性、化脓性疾病以及参与肿瘤等疾病发生的人畜共患病病原,给人和动物健康、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影响,近年来被广泛关注。本专著在著者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坏死杆菌病原学、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和综合防治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本专著内容丰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