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年,即公元1582年,这一年表面看只是首辅张居正去世了,除此之外,没有更大的动荡,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却随着张居正的离开,迅速掀起巨大的波澜,究其原因,细细品读才发现,万历十年时,大风便起于青蘋之末,恰恰是明朝走向灭亡的转折点。本书分别从万历、朱常洛、慈圣李太后、张居正、冯保、海瑞、张四维、申时行、王锡爵、丘橓、朱
本书将以史料分析和情景还原为基础,再现宋金太原之战的完整战斗细节。对金军采取的进军路线与攻城战术、太原军民的守城策略、北宋混乱的政治局面、将从中御的军事法度以及北宋当时一流将领人物的多次救援行动均有细致描摹。作者不仅再现了当时战场上的烽火刀兵,也给出了层次丰富的历史解释。本书还试图扩展叙述范围,通过讲述“太原之战”爆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必须深入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书稿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炼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十个关键词,系统阐释中华文化的核心要义、根本价值和民族精神,精准解读中国
本书分作两年轮授,今年明史,翌年清史,讲义也分作明史、清史两部。孟森先生利用《清实录》和《清史稿》,又兼采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通过对各种史料的考证,对清朝200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述评,被史学界誉为我国近代清史学派的开山之作。
本志系根据安徽省地方志研究院统一规划点校出版。所选版本为南京图书馆藏本,另以日本内阁文库藏本进行对校。共分两卷,分别为地理、食货、职制、公署、学校、祀典、人物、宫室、寺观、词翰、拾遗等,所记载时间较短,仅为康熙十三年至康熙二十二年(1674—1683年)10年的滁州历史,是对余国、潘运皞纂修康熙十二年刻本《滁州志》的补
《中国近百年史》共分二十一章,分别叙述了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及民国早期的内政、外交,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剧烈变化。本书对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等均有专门论述。全书内容半文半白,夹叙夹议,陈先生用二十一个章节,从道光以来至民国初建的百年历史,提纲挈领,又详略得当的讲述
童振藻,字仲华,江苏淮安人,1939年去世。童氏幼习诗书,清末考中举人后,保送分发云南补用知县。辛亥革命后,曾任昆明市政府秘书、省长公署秘书、省政府秘书处长兼实业科长等职。在从事政务和教育同时,童振藻还于民国1918年至1926年出任当时的著名社团—云南学会理事长,积极参与地方文化活动,潜心研究云南历史和地理,成果硕著
贵州省民族研究院从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角度审视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国家政府和共产党人的积极奋斗与作为,立足于贵州经济发展视角,对贵州“六山六水”展开调查。本书由从江县宰便镇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调查、荔波县月亮山区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调查、三都水族自治县月亮山地区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调查、榕江县各民族交往
本书介绍北海市总工会自1926年成立以来,始终追随并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围绕党的纲领和不同历史时期确立的中心任务,前赴后继、奋勇拼搏,艰苦奋斗、建功立业的历程。从北海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履职情况中总结经验,促进北海乃至全区各级工会组织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更好地发挥联系职工、宣传职工、组织职工、团结职工的职能作用,引
全书主体部分包括“村庄沿革”“自然地理”“人口”“基层组织”“农业”“村落情况”“村庄建设”“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商业贸易”“通讯网络、消防”“路桥交通”“福利民生”“村风民俗”“人物”等十六章,书前有彩图、凡例、概述、大事记,书后有特记、附录以及编后记,所记内容涉及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民生、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