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茨现代保险法》(Birds’ModernInsuranceLaw)是约翰·伯茨教授撰写的经典保险法教材,自1982年首次出版以来不断修订,在保险法学界享有盛誉。本书对保险法的基本原则进行了系统解析,行文简洁,内容详尽,涵盖从保险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历史发展到多种保险类型(如人寿保险、责任保险、机动车保险等)在内的广泛主
本书是由全国妇联研究所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的,是比较全面、系统地汇编某几年度的妇女/性别研究发展成果和信息的连续出版的学术性、资料性工具书。它以5年为周期,《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16~2020》是其第六卷。该书主要由前言,2016~2020年中国妇女/性别研究概述,研究综述(妇女/性别专题研究综述、学科建设研究综述),研
《乡村治理评论》是由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乡村治理专委会创办的学术集刊。本刊秉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愿景,担负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使命,立足中国乡村治理实践,服务中国乡村治理,打造乡村治理研究高地。
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我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呈几何层次增长,与此相伴,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垄断行为也时有发生。由于该领域垄断行为与传统市场以及PC端互联网领域的垄断行为相比具有较多特殊性,我国反垄断实务部门在规制该领域垄断行为时面临一些困境。鉴于此,本书对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相关市场界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垄断协议违法性认定
《法史学刊》是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法律史学会秘书处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组织编辑的专业性学术集刊。集刊内容涵盖中外法制史、中外法律思想史、法律文化等法律史学科的各个分支,间或旁及法理学、部门法学、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法律史学得以滋养的学科领域。《法史学刊
蒙古族生态习惯法是比较独特的存在,从过去到今天的内蒙古草原,始终存在着为数众多且不断演变发展的习惯法,指导着牧民的行为,其中蕴含着蒙古人对世间万物的敬畏和爱护的思想,承载蒙古人独有的生态文化观念。蒙古族生态习惯法的存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而言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华优秀法文化的一部分。但是这些生态习惯法,很少进入法学研究者视野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是杨一凡研究员有关“颠覆旧成说”和“挖掘新史料”“开拓法史研究新领域”“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方面重要研究成果的结集。书中新见迭出,内容由11篇专题研究成果和23篇著作、论文集、法律古籍整理成果的序、跋构成,涉及中华法系、法律形式和法律体系、古代律学和行政、经济、刑事、民事、军政、文化教育、司法、地
“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60年来,焦裕禄精神在中原大地的学习宣传和传承弘扬从来都没有间断过。本书在阐明新时代新征程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梳理和分析了自焦裕禄精神形成以来河南在营造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良好氛围、打造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主阵地、探索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新路径、发挥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正
《日本研究论丛》由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本辑设“历史篇”“语言与文学篇”“社会篇”“思想篇”四个栏目。内容涉及:日本“出云神话”的内容,“出云大社”的祭祀、神乐等活动;宋元时期东亚海域互动机制的建设与发展;近代以石原莞尔为代表的“东亚联盟论”及其宣传工具《东亚联盟》的侵略属性;日本对中国古代养生学思想的接受和吸收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为中山大学法学院创办于1999年的学术集刊,每年出版一卷两辑,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辑以“历史与当下:刑事法的转向”为主题,包括相关成果5篇,分别为梁凌韬关于不作为紧急避险的教义学分析,方子轩关于注意要求与过失不法的研究,杨智博就实行着手的判断标准与罪刑法定原则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