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作曲家徐昌俊应新加坡华乐团委约于1999年创作而成。作品气势恢宏,高潮起伏跌宕,展现了强大的张力和阳刚之气。尤其是打击乐的华彩乐段,既渲染了浓郁的节日气氛,又给人以振奋心神的审美感受,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时代风貌与民族精神。
本书作者在卢浮宫博物馆藏品的照片上添画人物形象,并佐以短文来讲述这22件作品的诞生故事。具体包括:《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蒙娜丽莎》《汉谟拉比法典》《马库斯·塞克斯图斯的归来》等。
本书以“步行景观”为核心,结合艺术史上的三个重要时刻:从达达到超现实主义(1921-1924),从字母主义到情境主义(1956-1957),从极简艺术到大地艺术(1966-1967),深入研究了行走的审美意义。从根本上说,虽然并不直接构成一种空间的物理结构,但是行走的行为仍然意味着某种地点及其意义的转变。人类在一个没有
本书内容以中西方美术史中的优秀典型案例为对象展开分析,共分五个章节,包括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烟熏火炼的美术、东西方的绘画美、美术中的宗教艺术、东西方的艺术家、美术鉴赏的实践等内容。
本书将从中国经典管弦乐作品入手,后续通过市场反馈,可以考虑拓展作品范围至外国经典管弦乐作品。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作曲爱好者、院校非作曲专业师生对经典管弦乐进行更加系统、方便的学习。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乐章长安别,第二乐章古道吟,第三乐章凉州乐,第四乐章楼兰梦等等。人音教学总谱丛书精心挑选本社已出版的《中国音乐百年作品典藏》和《当代作曲家曲库》里经典的管弦乐作品,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进行缩印。
本书第一章介绍扎染的基本概念、沿革和分布、工具与材料,以及基本工艺流程。第二章介绍捆扎法、打结法、缝扎法等各种扎结工艺。第三章探讨染料品种及工艺方法、染色工艺技法。第四章讨论扎染产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第五章聚焦于扎染的产业及品牌应用,分析主营扎染品牌、国际级品牌以及设计师
本书探索了悠久而迷人的古典音乐史上那些关键的作曲家、大事件和音乐创新。本书篇目设置极为轻巧,以历史上古典音乐的七个发展时期分为七章,每章下细分小节,每个小节均由一篇千字以内的文字和一张图片组成。每一章都配有术语解释,以及相应时期关键人物的小传。
苏菲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主人公玛蒂尔达生下女儿佐伊后因痛苦和自我怀疑而陷入产后抑郁的故事。分娩后,玛蒂尔达既感到无法胜任母亲的职责,又因身体疼痛、身材变形而感到巨大的心理落差,但在丈夫、家人、朋友的理解、关爱和支持下,她重新建立起母亲的身份认同,也恢复了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终于意识到,做母亲是一段不断学习的旅程,
本书收录了杭春晓先生《关良的“双重身份”及其形式语言——20世纪“传统”“现代”的一种认知机制》《石涛的“民国声誉”——基于全球视野的知识考察》《跨文化中的“潮汐效应”——20世纪20年代中国语境中的“世界性”与“现代艺术”》三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