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展示了一座战时兵工厂的影像故事,记录了阳夏之役中的荫昌,讲述了作者与清史泰斗戴逸先生的一段交往,等
本书是王晓平教授治学心得的总结。王晓平教授在域外汉籍领域深耕多年,对于域外汉籍尤其是日本的中国学研究有着深刻的理解与心得体会。本书分为五个部分:星使海客,回忆治学之路上的师友们;潮音涛声,观察中国学流入日本的情况,探寻中日两国文化上共同的文化密码;棹歌渔讴,即作者所写的各种书序,集中于日本中国学研究领域;若木临风,收录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二十九辑)》收入以中国古代典籍与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十余篇,涉及中国古代文学、经学文献、敦煌文献、出土石经墓志、考古学、语言文字学及版本目录研究等各个领域。各文章篇幅不一,但均能有新说新义,其观点能够给学界相关领域研究以启发。本书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旨归,致力于传播海内外中国典籍与文化研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里,路从来就是又具体又抽象的。丝绸之路无疑是一条路,但它又绝非一条单一的路。继《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关注陆上丝路之后,高洪雷面朝大海,爬梳史料、合理畅想,海上丝绸之路。本书选取欧亚非3大洲15个重要路标,书写季风潮汐中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以贯穿古今的视野打量海上丝路的形成过程和辐射形态,为一带一路
本书为绍兴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配套教材,以越地文化为蓝本,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历史眼光、批判性思维和多元化包容。本书秉持坚持中国道路与坚持胸怀天下有机结合的理念,立足于越地人文经典,涵盖传统艺术领域,分为治水文化救世与避世黄酒文化共饮与独酌越剧文化借鉴与传承胆剑文化自强与雪耻等专题内容,以此增强读者对越地文化的自信与热
金普森,1960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学系,并留校任教,曾担任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历史系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历史学会会长等职。金普森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经济史、浙江地方史的研究,数十年来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书即为浙江大学历史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特有智慧和中华民族的身份识别码,其中蕴含的诸多具有时空穿透力的优秀成分。我们将其进行学理梳理、发掘与创新,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实现路径,也不仅可为中国式
崖山海战,是一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著名战役。1279年,蒙古军队与南宋军队在广东新会崖山海面上,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最终南宋军队落败,陆秀夫负末帝赵昺投海殉国。本书以历史中的十二个地名(蔡州、钓鱼城、鄂州、上都、益都、泸州、襄阳、大都、丁家洲、临安、崖山和零丁洋)为线索,自1234年端平入洛开始,一直写到1279年
甲午海战惨败,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洋务派失势,以变法图强为口号的维新派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变法运动,然而各方势力在既得利益的驱使下暗中较量,变法最终以宫廷政变收场。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的初衷不知不觉沦为了野心家的工具。改革是共识,而借改革重新分配晚清这块利益蛋糕却是最终目的,更加激烈的派别斗争在一轮一轮的改革中展开,让清王朝
本书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文汇报社共同编写,收录了68位上海社科大师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与卓越贡献,展现了灿若星辰的学术名家与上海这座城市的碰撞与交汇。全书还融入建筑可阅读和CityWalk理念,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精美的建筑图片,以及通往每个大师纪念地的地铁路线和手绘地图,让读者能够带着书本去旅行,跟随陈望道、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