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是著名史学作家唐浩明继《曾国藩》之后又一最新研究成果。作者从曾国藩存世的2000余道奏章中精选47道折片,并对这些折片产生的时代背景、折里折外的相关情事以及它在当时的作用、历史上的影响等加以评点介绍。全书还分析所选折片的写作技巧,指出其于报告这类文体的可资借鉴之处;并抉出折片中的精彩文句,以醒耳
这是一本历史类的通俗读物,也是趣说中国史系列的第9本。本书以一种开创性的方式呈现从秦朝到清朝的历史。书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时而展现性格特点,时而展示诗词歌赋,更有大唐盛宴相邀,从饮食到酒水,从服饰到表演,从故事到细节,从传说到真实,无不彰显着盛世繁华。这是一本历史科普书,作者将历史经典著作与现代思维结合起来,用诙谐幽默的
本书用大量的北洋海军沉舰文物图片、通俗生动的语言全面讲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洋海军沉舰遗址出水文物的出水过程、保存状况、隐含信息,以及北洋海军军舰的建造和服役过程,特别论述了出水文物所代表的装备技术水平和对海战的影响程度,从而帮助读者认清甲午海战的历史真相,正确看待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同时,书中还对中国
本书结合当前读图时代背景对中国典籍多模态翻译进行系统研究。首先从中国典籍对外译介的困境和挑战出发,论述图文结合的多模态翻译形式对在异域环境中传播中国典籍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然后剖析中国典籍多模态翻译的实质、分析其翻译过程,提出中国典籍多模态翻译的多元评价标准,再结合当前图文书、漫画、视频动画等各类典籍多模态翻译实践,通过
《文明互鉴与文学研究》是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编纂的学术文集,以“互鉴共进”“共融共赢”为原则,立足前沿、着眼实践、注重创新,坚持学术性原创性和地域性特色,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及巴蜀文化传承、发展与传播。重点围绕文明互鉴、“一带一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理论建构与实践总结,主要收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
本教材分为上、下两册,每册设计五个主题版块(按照每学期20周,每4周1个学月,每学期共有5个学月),每个学月安排一个主题。上册5个版块的主题分别是:蒙以养正立德树人、天地铭爱真爱永恒、美无止境谱写华章、心系家国命运与共、砥砺奋进报国为民;下册5个版块的主题分别是:天地铭爱真爱永恒、美无止境谱写华章、心系家国命运与共、砥
本书为《方志发展史》一书的修订版,内容涵盖从方志起源到新中国修志绵延了2500多年的方志发展史,共分以下几章:(1)绪论;(2)方志的起源和方志定型前的雏形方志;(3)宋代方志;(4)元代方志;(5)明代方志;(6)清代方志;(7)章学诚和方志学;(8)民国方志。本书集百家之言,重新对有关方志性质、功能、志鉴关系、与其
《史记》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锻造与提升过程中产生过巨大作用的不朽杰作,亟需我们站在今天新时代高度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做出具有理论价值的创造性阐释,并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陈其泰先生对《史记》的关注和研究,至今已四十余年。他用功极深,阐释多发前人所未发,成功地将《史记》研究推进到新的境界和高度,初步建构起了《史记》阐释学的基本
南宋全书是“五位一体”杭州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杭州南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基础前提和依据载体,包括通史、文献集成、研究报告、丛书和辞典。其中,文献集成定位为史料集,突出“全”字,做到应收尽收;研究报告定位为论文集,突出“专”字,主要收录第八届“两宋论坛”征集的优秀成果。本届论坛以“世界文化遗产与古都现代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