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包含朱谦之有关文化哲学方面的著作及论文。朱谦之吸纳了社会学理论中的类型学、进化观,又广泛涉猎当时中国学者的文化理论学说。总体而言,朱谦之对文化进行了两个角度的层次区分:从知识生活的角度分为宗教文化、哲学文化、科学文化、艺术文化;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分为政治文化、法律文化、经济文化、教育文化。卷内所收《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
朱谦之先生曾任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大力倡导“现代史学运动”,并创办《现代史学》杂志,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反响。在朱谦之有关史学研究的著述中,有集中阐发“现代史学”理论主张的《现代史学概论》,有提倡史料、史观并重的《太平天国革命文化史》等。本卷除收录史学研究类著作外,又收录朱谦之史学相关的文章手稿、其为期刊《现代史学》所作
本卷包含朱谦之先生在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与手稿等重要资料。1920年代末,朱谦之受时代思潮影响,由关注人生问题转而关注社会问题,开启了从人生哲学向历史哲学的转向。朱谦之的历史哲学研究,以生命哲学为体,以孔德主义与黑格尔主义为用,参与了中国学界早期对黑格尔哲学和孔德哲学的研究,并构建了“四阶段法则”的历史哲学。本卷计2册,
二十世纪前半叶,在杨没累女士的感染与促动下,朱谦之先生逐渐走上了音乐文学研究之路。朱谦之1925年先著《音乐的文学小史》,1935年又扩展修订而成《中国音乐文学史》一书,迄今仍然是各大音乐院校的重要书目。朱谦之倡导平民主义的音乐文学观,主张音乐文学便是平民文学;又曾在中山大学任职期间发起“新歌剧运动”,后撰作《关于歌剧
依著名学者王亚南先生所论,朱谦之先生是一个“时代感”极强的学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风云变幻,大都反映在其相关著述中。就其早期政治哲学而言,朱谦之先生先批判实验主义、无政府主义,主张虚无主义,乃著《现代思潮批评》《革命哲学》等;又自虚无主义转向唯情哲学,乃著《古学卮言》《一个唯情论者的宇宙观及人生观》等;又倡大同思想,著
朱谦之先生自1920年初,便开始撰作各种学术自传,自《荷心》《虚无主义者的再生》至《回忆》《奋斗廿年》,再至《五十自述》和系列文章《七十自述》,终其一生都在进行真挚且深刻的自我批判。朱谦之自传之撰作,意在及时总结与反思其世界观、人生观之转向。本卷计1册,含学术自传类著作3种,文章13篇,其中有大量首次整体出版的手稿文章
就在我们为了生活营营役役时,父母正一点一点地老去。作者的母亲在四十九岁时离开人世,只留下他和父亲单独相处。父亲虽得享高寿,却在晚年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在照顾失智父亲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他学习的阿德勒心理学知识,轻松重建了与父亲濒临崩溃的父子关系。本书就从作者照顾父母的经验出发,介绍成年子女如何与父母重新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本书围绕“战略-表达-绩效”的政策评估逻辑链条,结合政策情景并运用事件史分析模型,进行战略识别;运用政策文本计量分析,考察城市人才政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三维政策效力模型进行测度;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对卫星灯光数据、城市商品住宅数据等进行回归估计,检验制度环境改变促发人才集聚的政策效应。此外,基于人才的不同类型,本书
问卷调查是作为工商管理领域颇为普遍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问卷设计并非管理学研究工作的终结,而是研究工作的基础,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在线访谈等形式向被访者提出一系列调研问句,以收集数据,为后续调研增加数据支撑。本书分步骤讲解了问卷设计从准备到完成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设计一个实用、简洁
你工作中的大部分快乐都是建立在人际关系上的。当遇到困难时,能够处理好这些关系是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只要正确判读同事属性、掌握关键沟通技巧,你就能在职场上过得如鱼得水。本书将带你一探职场上最常见的七种不好相处的同事,精准抓出他们的弱点及学会有效的应对计划。觉得身心都快被这些有毒同事消耗殆尽?你可以在这些头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