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秦皇岛历代方志校注丛书”之一种。明代永乐以降,永平府(辖地相当于今秦皇岛市全境及唐山大部分地区)多次修纂地方志,志书保存了历史、地理、天文、政治、经济、民俗等多方面的重要历史资料。本次整理出版,旨在普及地域文献,从而进一步梳理河北地方历史文化脉络,以鉴古知今。本书将康熙十八年、康熙二十一年、光绪三年等三种《抚宁
本书为“秦皇岛历代方志校注丛书”之一种。明代永乐以降,永平府(辖地相当于今秦皇岛市全境及唐山大部分地区)多次修纂地方志,志书保存了历史、地理、天文、政治、经济、民俗等多方面的重要历史资料。本次整理出版,旨在普及地域文献,从而进一步梳理河北地方历史文化脉络,以鉴古知今。本书为《乾隆永平府志》,为清乾隆三十九年修,横排简体
本书为“秦皇岛历代方志校注丛书”之一种。明代永乐以降,永平府(辖地相当于今秦皇岛市全境及唐山大部分地区)多次修纂地方志,志书保存了历史、地理、天文、政治、经济、民俗等多方面的重要历史资料。本次整理出版,旨在普及地域文献,从而进一步梳理河北地方历史文化脉络,以鉴古知今。本册将明弘治十四年《永平府志》和万历二十七年《永平府
崮,指四周陡峭、顶端比较平整的山,远处看像头顶着帽子的山或像书桌书案的山,因此又称“帽子山”“方山”。崮的最显著特点是四周悬崖陡峭如削,崮顶平面如球场。崮,形成于五六亿年前的寒武纪,但地球上而今分布很少,除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偶见外,主要分布在中国山东省的沂蒙山区,是沂蒙山区的标志性景观。该书由“一见如崮、历史崮事
该书是请代山西纂修的第一部省志,全书共分三十二卷,于清康熙五十一年成书刊行,集中反映了清前期及以前山西的历史,是一部通志体省志。该书延续了明代修志的“减省”原则,篇幅较小,但其体例结构成为之后纂修雍正、光绪《山西通志》的范例。此次影印,由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山西省地方志研究院)组织完成,以清康熙刻本为底本,原样呈现
本书稿是《湖南红色基因文库》的一种。书稿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新民学会作为一个由进步青年组成、出于“革新学术、改造人心”的追求而凝聚成的进步团体。在爱国主义的深入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下,通过会员积极投身留法勤工俭学、“驱张”运动等一系列斗争实践,产生了深刻的思想变化,逐步成长为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的革命过程,以及
本书为通俗理论读物。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围绕世界怎么了、何谓文明、西方文明并非“至高无上”、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人类文明的壮丽曙光、重塑中华文明等当下人们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视角,通过用故事讲思想、摆事实讲道理的叙述方式,充分论证了中华民族为什么能走向
《抗战文化研究·第十五辑》收录了25篇有关抗日战争历史与文化的论文,均为首次公开发表,部分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论文主题涉及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抗战思潮与运动、抗战文本论析、抗战艺术研究、抗战时期的出版与传播事业、抗战文化遗产研究、评论与争鸣等,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不同群体在抗战时期的历史实践,并对这一时期的文艺
江南旧方志序跋文章的点校整理。本书广泛收集明清江南地区所属各府、县、州所编纂方志中的序跋文,每一序跋文前配原书书影,以便对照,文章均加新式标点整理,并附作者简介。全书按地区和类别分为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和专志五大类,每类下又以府、县、州为类。所选多为江南各地较有影响的名志中著名文人或官员所作的序跋文,其中不少为撰者手
本书是志书类图书,主要记述张掖市高台县巷道镇东联村现行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重要成果及特色,全面梳理了东联村发展建设的历史脉络,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历代东联人的真实图景。全书主要由概述、大事记、主体章节、附录等部分组成,使用述、记、志、传、图、录、表等体裁,以记述为主、图表为辅,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