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记述杨吴及南唐时期南京地区的城市格局、人文变化、民风民俗诸方面概况的地志类图书,以简洁概括的叙事为主轴,附以引用古今著述为佐证的方法,前者删繁就简,后者不厌其详,相辅相成,互补求臻,以期达到具体地展示南唐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真实情况的目的。全书主要由绪言、城垣城濠、宫城宫濠、街市坊里、衙署官邸、寺庙道观、拾遗摭佚
本书为史学理论研究方向的学术专著。本书选取国内历史学界著名史学理论专家代表性论文20篇,基本内容涉及历史哲学、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及中国古代国家起源、社会史、社会文化史等诸多重要研究领域的理论与方法。论文如《关于建设中国历史哲学的初步构想》(李振宏)、《历史研究的新实证主义诉求》(赵轶峰)、《历史哲学与中国社会的历史
客家既是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更是文化层面的概念,客家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一代代客家人在万里迁徙中孕育、扎根、绵延、播迁着客家文化,可以说客家人走到哪里便将客家文化播迁到那里。珠海是一个新移民城市,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珠海市原住民中存有的118条客家村落逐渐被城市化,为了留住城市的多元文化和记忆,珠海市客家文化研究
本书为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香溪社区的社区志。香溪社区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西南方向,坐落于古镇山塘街南侧,是于2003年由三个镇区居会委和金星村合并而成。社区所辖面积1.8平方千米,现有总户数2003户,户籍人口6159人。香溪社区历史始于春秋,明清至民国为木渎重要的文化、交通、商业、军事小集镇。出过大量的历史名人,留下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正史“西域撰述”的产生与发展有着由内而外的历史背景;(二)两汉时期是正史“西域撰述”的创始与成型期;(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正史“西域撰述”的蓬勃发展期;(四)五代宋元时期是正史“西域撰述”的深化发展期。(五)明清民国时期是正史“西域撰述”从嬗变走向终结期;(六)整体正史“西域撰述”
本书以图文漫画形式讲述大唐盛世的故事,通过混子哥与杨贵妃的侍女谢阿蛮的对谈,分别介绍了大唐创业记即李渊建立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并开创贞观之治,女皇升职记即武则天开创武周盛世,大唐巅峰时刻即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盛唐转折点即安史之乱和马嵬驿兵变,大唐诗词大会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每个时期的名诗人代表,大唐艺术人生即
为了讲好秦淮故事,保存文化记忆,本书由南京市秦淮区档案馆与秦淮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编著,列有人物长廊、红色遗址、城南旧事、史海钩沉、淮上杂谈、灯下漫笔、贡院春秋、文献点校、史志资料、那年那月十个专题栏目,总共收录了39篇有关秦淮历史文化的文章。主要围绕古往今来秦淮区域内的名人、建筑、商贸、街巷地名、历史事件、人
本书稿主要内容为介绍云南黑树林地区的概况及当地因水源所产生的文化习俗,通过对打洞大沟历史发展的记述,分析水与水利系统、当地社会及居民间的相互关系,对当地文化的记录和传承有一定意义。本书稿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以黑树林地区的历史、社会结构、事件为主题,主要讨论了黑树林地区沟渠开发的历史、水利社会的组织类型等问题。下篇以黑树
该书稿重点讨论了明清时期坝子社会交通网络的发展与社会文化联结以及地域社会整合的诸多条件、过程,例如山区与坝区、土司与州县以及社群共同体的发展;就地域社会与文化的面向而言,前述的历史过程与社会变化对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地域文化、族群身份的建构的历史性影响,以及具体的社群日常生活的基本面貌。其主旨是基于文献和基础田野研究材料,
本书以两汉三国时期作为时间维度,以最美汉中作为地域维度,讲述发生在其间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在释义的基础上对故事的背景、演进、启示以及知识的拓展等进行了阐释,同时,将历史故事和成语典故进行戏剧改编,并同步进行英文翻译,为历史故事和成语典故注入新的元素以消除时间跨度带来的疏离感,使之更加贴近生活,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