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涂尔干的社会学中,社会事实是一个外在于个体并具有强制性的客体。这一理念深刻影响了法国的人文学科传统,但也由此带来了个体与社会总体二元对立的问题。莫斯作为涂尔干学派最重要的继承人,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综合,以使个体与总体得到统一,他的代表作《礼物》一书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标志性概念“总体性社会事实”,对后
《北大社会学刊》是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文学术辑刊,刊登社会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学术成果,旨在提供一个高水平的综合性学术平台,推进在理论、经验和历史分析方面深具原创力、反映中国社会变迁的一流研究。《北大社会学刊》每年出版两辑,每辑包含论文、书评、学术评论三个栏目。“书评”栏目刊登对国内外社会科学经典著
本书把钱钟书《管锥编》里所引用到的西方文史哲名家、名作全部按“国别—作(论)家—作品”顺序梳理出来,并且作了大量资料查证工作,不仅对这些作家作品作了简要介绍,还指出这些作家作品在《管锥编》中引用之处的页码,以方便钱钟书研究学者、中外文学文化关系研究学者进一步系统地探究钱钟书对西方名家名作的具体评述。
言语虐待是当前社会很多家庭中存在的现象。言语虐待的影响是隐性的,因为受到言语虐待后不会产生外伤,伤害的程度取决于受害者精神痛苦的程度。本书内容来自作者对40多位受到言语虐待女性的采访,受访者的年龄从21岁到66岁不等,她们与伴侣生活的时间平均为16年多。大部分被采访人已经离开了有言语施虐行为的伴侣,但她们对这段经历的认
我们生活中,人人都希望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掌控一切;人人都可能不由自主地对别人指手画脚、随意评价。有的人懂得校正自己的行为,适度控制,所以进退自如,生活得无比轻松。有的人却不明白这种行为给别人带来的痛苦,结果人际关系紧张、婚姻失败、心灵扭曲,自己也异常苦恼。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控制别人的欲望呢?为什么有人想改变这种行为,
本书以党建如何引领社会组织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这一问题为研究对象,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党建促进社会组织治理效能提升的理论基础与逻辑机理;通过实证研究,探索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运行机制与实践路径。
木书以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为素材,深度剖析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有助于读者学习正确的数据分析方法,掌握统计学基础工具,学会运用数理思维解决问题。数理思维有助于培养这些综合探索能力,是我们应对未来的利器。
本书共10章,内容包括:绪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抽样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统计指数。
本书立足唯物史观,阐述马克思主义时空理论视域下的老龄社会及其健康型制,为新时代推进老龄健康公平提供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指引。“资源论”“危机论”“公正论”“优先论”分析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老龄健康公平制度建构,“发展论”“协同论”探索银发浪潮背景下全球健康治理的具体路径及价值旨归,为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卫
本书以中国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吴泽霖为中心,通过描述其知识生产的个人史背景、社会学中国化的努力、西南民族研究的多样范式、民族学博物馆实践与种族研究等,对吴泽霖的学术与人生进行全方位阐释,以小见大,分析近代“西学”传入中国后遭遇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问题,以此来呈现民国以后中国社会学和民族学研究的多样图景,为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