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断代史著作,讲述的是广义的三国时代,即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近百年间的史事。书中对汉末群雄割据和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叙述,并对其中的重要人物和史事进行了辨析,根据史料记载,纠正了一些通行说法的错误;对三国时代的制度变化与创新、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以及学术文化和文学创作的成就等也进行了梳理,全面展
中国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河流,雄伟的古代建筑艺术,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可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众多的世界遗产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1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与澳大利亚并列,均为4项)。这些存
本书是一部以世界为背景的、中外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明史著。选文九篇,是刘家和先生在古代中国文明与世界历史的比较研究上最有代表性的成果,按选题可以划分为三辑。第一辑三篇,是以探讨古代中国文明特点为主要任务的中外古史比较研究的成果;第二辑三篇,是从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的意义上对世界历史所做的比较研究;第三辑三篇则是从方法论上
本书首先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内涵和特征,同时分析了现代教育体系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现象及其原因,揭示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强调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然后讨论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合方式,包括教育理念的创新、教育目标的重塑、教育内容的更新等方面,最后分别探讨了秀传统
《清代奏牍文电汇编》(第一辑)包括《杨中丞奏疏》《黄少司寇奏疏》《曾国荃剿匪疏牍折奏秘稿》《顺天府呈稿》《新疆龙堆奏议》等十余种历史文献,收录清历代官署奏疏、大臣密奏、揭帖、奏议等,涉及杨雍建、黄爵滋、庆固、曾国荃、曾纪泽等人和浙江道监察御史、都察院左都御史、各地总督巡抚等。部分官署奏疏有墨笔勾划痕迹,当为修实录时所为
本书收入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地魏晋南北朝史研究者撰写的论文12篇,涉及中古官制、门阀政治、正史书写、社会观念史等主题。如《东晋门阀政治的内向性与前燕建政之策略》《南北朝正史中的邻国传记》《独特之人,有别于兽:中古早期儒家关于人与动物区别的看法》《〈隋书〉的成立及其问题——从辛彦之的卒年与明堂议论谈起》。本书作者大多
本书旨在通过西周国家的媒介实践来揭示传播在西周秩序构建中的作用,以金文资料为中心,辅以简牍资料与传世文献,在对西周文献中涉及传播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与辑录的基础上,系统考察西周王朝通过媒介实践构建治理秩序的史实,从而对西周时期的传播与治理关系进行整体性勾勒,以期廓清中国传播史的源头,阐明传播学研究的“中国语境”。
本书是关于中国古代、近现代文学及语言学、历史学、哲学、艺术等研究的论集,分为古代文学研究、近现代文学研究、文学理论批评、文化与交流等板块。收录文章三十余篇,如《宋代地方乐府机构考辩》《试论明清小说中的小说理论》《额济纳汉简“茭钱”辨析》《老舍话剧语言研究述评》等,为我们了解国内外最新的“中国学”研究动态提供借鉴,对繁荣
北高镇,隶属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素有“金匠之乡”之称。本书分“北高史话”“当代北高”“北高景观”“北高风情”及附录五章,以独特的视觉、通俗的语言、轻快的笔调,从历史演进、人文掌故、风物景观、经济发展、文化嬗变等,对北高的悠久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全面解读,让北高年轻一代,全面、深入、立体、生动地了解和认识家乡、热爱自己的
《尚书正读》是曾运乾先生的遗著。作者生前曾以本书为讲稿,授课中山大学和湖南大学。本书所释以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为主,其余只存篇目与书序。作者对汉唐以来诸家的注疏考证,多所折衷,虽未能精治金文,以为参证,但注说简明,于训诂文法,两者兼顾,使素称诘诎的《尚书》略可通读。杨树达、顾颉刚对《尚书正读》评价甚高。此次影印以湖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