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数字中国建设、大数据战略等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国家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越来越清晰,国家数字化治理体系正在形成,政府数字化转型迈入了新的阶段。各地方政府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推进政府“三融五跨”协同管理和制度创新,逐步实现从政府网上履职能力向政府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是由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条件、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国情不同,现代化途径也会不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立足于新时代历史方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把社会主义与现代化有机结合,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成为更加紧密的一体化事业、一体化进程;同时明晰了中国式现代化
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顶层设计的既定目标,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确立了以法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自愿储蓄为内容的三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目标,并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也面临着补充养老保险发展滞后、多层次养老保障协同不足等问题。本书立
本书立足历史和时代相结合,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奠基、发展、突破、推进和拓展,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根本遵循、战略支撑、动力、制度保证、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从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反映和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发展底蕴、脉络、面貌、机理、成就与经验,彰显中
本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故事系列之一。全书以穿越古今的江淮胜地作为开篇统领,然后从创新发展、治山治水、徽风皖韵、社会善治、活力开放、党建引领等六大方面,以各领域极具代表性的生动故事作为小切口,提炼出安徽在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成就和经验。本书为中英文双语版。
本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丛书之合肥故事篇。全书分蝶变之城、科创之城、产投之城、品质之城、开放之城、生态之城、温暖之城共七章,生动展现了安徽省合肥市历经七十余年,尤其是新时代以来的十年,完成从江淮小邑到特大型城市蝶变的现代化之路,以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呈现了合肥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大原
本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观点:第一,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户籍政策的演变历程,并总结户籍制度的改革特征及面临的主要困境。第二,利用Zipf定律、Gibrat定律和空间均衡定理来描述中国城市规模体系的演变特征并对其进行合理性检验。第三,从户籍制度对劳动者迁移的影响着手,从劳动者个体层面探讨户籍制度影响城市规模体系的微观机制
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度统一。从理论层面而言,“共同富裕”具有存在论和价值论的双重维度,其目的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廓清共同富裕的发展伦理问题及价值目标,才能正确处置“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和现实要求,并明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下实现共同富裕的伦理路向。从实践层面而言,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正义在
本书从史的角度论述从唐至清的一千多年各朝各代的行会,包括行会的名称、种类、民俗,涉及木匠、铁匠、陶瓷业的手工业行会,药业、牙商、金融业、典当业的商业行会,餐饮业、戏曲行、娼妓业的市井娱乐服务业行会,长春会、丐帮、瓜行(武术)的江湖行会,及行会中的行业祖师崇
李德,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社会发展与人文综合教研部副主任,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婚姻具有时代的烙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急剧转型,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对世世代代以土地为生的农民生产、生活和婚恋方式等产生深远影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