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中国历史文化的入门读物。吕思勉先生是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他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中国四大史学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精心撰写了一部中国通史,按历史顺序讲述了政治史的变革,是一本能让你快速了解中国史的入门佳作。体例较为特殊,与先生其他通史类著作明显有别。本书取材广泛,有趣好读,生动地呈现出有温度
文人居传统社会四民之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既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倨傲,又显现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庸懦。传统社会,人人竞为文人,耻事艺能,其功过是非,尤堪细论。本书以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文人阶层作为研究对象。在作者看来,文人阶层不但是值得注意的阶层,也是国家盛衰治乱之关键。从这个阶层出发来谈论中国传统社会,无疑
本书主要从休闲方式的角度切入,选择长江流域的上海、武汉和成都三个城市为研究案例地。通过市场抽样调查的手段,比较系统地考察了3座城市居民从事休闲活动的形式和方式,并且结合居民休闲方式的影响因素以及满意度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次研究涉及了三个城市在2004、2014和2019年的三次调查,通过详实的数据、细致的分
本书从社情民意调查研究的现状与趋势谈起,对社情民意研究进行了概述,主要介绍了社情民意数据收集与分析、社情民意信息撰写规范等基本内容,并基于实际部门的工作分析了社情民意的具体应用,指出了社情民意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设原则、路径和未来趋势,并分析了当社情民意上升为舆情后的政府应急管理,明确了社情民意在人大、政协、民
本书是鲁广锦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式人权文明新形态研究》(批准号:21AZD095)的阶段性成果,由鲁广锦教授担任主编,吉林大学多学科老师集体合作完成。从人权文明的视域研究中国人权,是本书的一次创新,在国内学术界尚属首次。构建中国人权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解读中国人权的成功实践,是摆在我国社会
本书以中共中央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第一次提出推动建设“民族相互嵌入型社区”为政策支撑,以国内外民族社区建设理论的研究实践与最新发展为基础,以青海省部分民族社区为调研对象,从数个维度出发开展实证研究,以判断青海省民族社区“相互嵌入”程度、分析影响“相互嵌入”的因素,探寻如何建设互嵌式社区的路径,对于
本书结合考古出土动物、植物和其他相关遗存,运用骨骼碳、氮、硫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拓跋鲜卑—北魏先民的食物结构和生计方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其生计方式的变迁轨迹及其动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此外,通过对比北方地区诸如汉民族、匈奴、慕容/扶余、大月氏等人群的稳定同位素数据,对汉至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先民的生计方式进行了梳理。本书基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征程中,我国将始终面对人口持续老龄化和由此导致的养老难题的困扰。相对于城市,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更加严峻,养老问题更加突出。研究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必须考虑一个重大的行动背景,那就是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给农村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作为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国家治理离不开现代化,现代化构成国家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治理现代化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收录了十年来周雪光、陈明明、徐勇、周黎安等著名学者在《学术月刊》上发表的讨论国家治理的十余篇文章,内容涉及当代中国国
《中国就业发展报告(2023)》是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的最新年度就业发展报告。报告以翔实权威的数据资料分析了我国2022年就业总体形势与就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就业优先政策的新进展,关注了影响就业的劳动力供需、制造业用工和中小微企业经营与用工等宏观因素,从就业政策与就业服务角度探讨了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