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西南政法大学政治学学科及相关学科集体智慧的结晶,精选了十余位学者围绕基层政府与社会治理进行研究的相关成果。围绕基层政府变革与社会治理,力图体现学科理论前沿、追踪基层社会治理热点。全书包括制度研究、政策研究、实践探索三个专题,所收录文章主题涉及基层治理体系建构、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与政策工具的优化、公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技
国家治理转型是国家强制性权力向国家基础性权力过渡的过程,但国家基础性权力的提升需要以发育成熟的基层社会(村民社会)为基础。如果缺乏具有自治能力的基层组织为依托,国家基础性权力会重新寻求国家强制性权力的嵌入,从而造成国家治理能力转型的困境。要化解项目治村的实践困境,核心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关键是充实国家基础性权力建设的社
本书认为社会组织公信力即是指社会公众对于社会组织的认可及信任程度,抑或者说是社会组织在履行使命、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所具备的为社会公众所认同和信任的影响力能力,也是公众对于社会组织的普遍认同感、信任度和满意程度,以及自愿为社会组织奉献的程度。我国社会组织相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起步晚,发展还比较薄弱,加之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存
未来社区既是数字社会建设的神经末梢,又是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单元。本书分别从未来社区启动的背景、数字赋能城市基层治理的理论与逻辑,以及国内外社区数字化建设经验三个方面勾画出了面向未来的社区治理创新图景。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从我国社区现存三端问题出发、从九大场景的数字化改造和赋能举措着手,创造性地发展了九大社区数字
《民主监督思与行: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2022年履职实录》为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永新教授2022年工作纪实。全书包括“两会手记”“年度提案”“调研手记”“参政之声”“社情民意”“媒体关注”几部分,50余万字,以政协的主要功能——民主监督为突破口,记述了作者2022年参与两会的情况和感悟,以及在教育、参政议政
本书阐明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仁、义、礼、智、信、忠、孝、和、民本、礼法、自强等十一个范畴的具体内涵,并将这十一个范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范畴相对应,结合现实,对传统的价值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并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方式、方法、途径、措施中融入了中华传统
本书以近代慈善组织公信力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近代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生成机制和实践效果。近代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生成机制包括内部自律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两者共同作用为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生成和维护提供了制度保障、法律制约和社会监督。本书还对近代若干著名慈善组织构建公信力的举措和经验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和总结,能为当今慈善组织公信力建
本书从政府职能转变与组织机构、优化行政权力运行、政府关键领域改革、政府关键领域改革、应急管理四大方面讨论政府职能转变、组织结构、政府决策、政策执行、行政监督、绩效管理、市场机制、宏观调控等十五个专题。本书的写作遵循五大原则:一是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为总指导;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三是突出重点领域,特别是加强在深化党和国家
本书从认知心理学视角,运用多种方法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微观研究方法,以认知机制为切入点,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认知机制为对象,在借鉴国内外认知心理学及相关理论和有关认知机制实践的基础上,科学界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认知机制,精心梳理出其研究的理论依据,理性概括实践的经验教训,建构起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
本书聚焦“两个结合”重大理论主题,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出发,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及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等基本理论问题,为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