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是根据“六十种曲双珠记”改编的。通过故事的情节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征兵制度的黑暗。同时表扬了被压迫的人民正义感和女人的坚贞不屈。唐玄宗朝代,涿州书生王楫因被逼提伯父到千里外的荆湖去补兵额。妹妹慧姬又被选为才女入宫。王楫因反抗营长调戏他的妻子郭氏被判为以下犯上,拟成死罪。郭氏为保持贞操卖出八岁儿子九龄,到太
本书收录的219件摄影作品,是第二届中国·安溪摄影群英会暨“世遗古邑茶韵安溪”国际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该赛事由安溪县人民政府、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历时一年,共吸引自北京、黑龙江、山西、江西、广东、浙江、台湾、福建等地111支战队报名,参与拍摄者达582人,共计投稿7139件。获奖作品涵盖了风光、人文、纪实等多个类
本书以音乐美学与审美教育为基底,以音乐美学理论与审美教育研究为导向,介绍了音乐中的“美”的构成并探究了“美”的本质,让读者对音乐美学有个基本情况有个一定了解;对音乐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对象与内容及现状进行了介绍,以对音乐美学研究进行概述;从本体与实践两方面阐述音乐美学的理论,详细的阐述了音乐艺术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梁佩阳,1964年出生,广东肇庆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家、端砚鉴定专家,全国轻工业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梁佩阳刻苦钻研,致力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端砚雕刻艺术创新。该作品集精选梁佩阳先生端砚雕刻作品100余件,涵盖其最重要的精品力作以及获奖作品,作品集是对梁佩阳砚刻艺术之路的回顾。同时该作品集
九鼎书法获得两项国家专利,自2012年推出以来,让无数的学生、成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改善书写水平,受益匪浅。本字帖为楷书,主要包含《技法密码》及《语文同步练字贴》两大部分,能让学生在软笔、硬笔楷书上快速入门,极大增强学好书法的信心;既有字帖也有练习本,还配备高清的讲解视频;适合学生使用,也是适合老师培训的一套非常优秀的
该书是作者的音乐作品集,是他在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等的一次总结。内容按演唱形式分,主要有独唱作品、合唱作品,按唱法分,主要有美声唱法作品、民族唱法作品,按创作类型分,有原创作品和改编作品。这些作品既有作者独到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元素,也融入了云南少数民数和地方音乐元素。此外,作者还创作了不少钢琴作品,并对一些传统古诗词进行
云南壮剧体现了云南壮族人民的精神追求、理想信仰和价值取向。云南壮剧于2008年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书稿内容叙述云南地方少数民族民间戏剧——壮剧的全方位的资料,涉及当地壮族群众日常生活、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方方面面。内容符合国家出版政策,云南壮剧通过充满民族情感和民族气派的艺术表演,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和
作者为国内音乐理论研究名家,常年致力于和声、作曲、中国多声部音乐的研究,丛书包括《我的人生》《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中国多声部民歌研究》《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歌曲写作教程》《和声论文集》《音乐与人》等11本著作,集结了作者的口述史、研究著作、研究文集、随笔文集等。该套丛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对中国音
本书是中国院建校60周年校庆项目“樊祖荫音乐文集”中的一本,原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形态研究”项目的部分成果。书中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地采风和理论研究,对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做了概述性的总结和分析。全书共有五章,包括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的概念界定和种类;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的产生、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多声部
《罗忠镕音乐作品选集》为函套精装形式,内含14个分册,分别是“管弦乐作品”“钢琴作品”和“艺术歌曲”,是纪念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院庆,以及纪念罗忠镕先生诞辰100周年的出版物。罗忠镕是我国泰斗级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一生笔耕不辍,创作大量不同体裁音乐作品,广泛涉及声乐、器乐、民族管弦乐包括电影音乐。他执著于研习兴德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