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论语》中孔子师生关于“君子”的言谈,具体阐述其内涵与外延。君子风范使人从文明走向文明,从知礼走向守礼,逐步认清规矩,恪守规矩,本书从对君子之风范在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中产生积极作用的分析,引申阐述了其对新时代的借鉴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本书通过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加深对君子的理解
该书以陕北高原的历史文化为线索,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见闻、兴趣爱好,品古论今,写出了对陕北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及社会生活的思考、感悟。作者为历史文化和考古学研究爱好者,亲身探访过陕北的多处历史文化遗址,甚至参与过某些项目,其视角亦有独特之处。文中穿插的图片皆为作者实地探访的一手资料。
本书系统书写了交城县革命老区百年历史。本书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按照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脉络书写,本书的出版对于丰富中国革命史籍宝库,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强国根本,对激励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脱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
本书以抗日战争两个部分三个战略阶段分篇。第一篇为局部抗战部分,第二篇至第五篇为全面抗战部分,其中第二篇为战略防御阶段,第三篇和第四篇为战略相持阶段,第五篇为战略反攻阶段。为使记述内容连贯完整,部分篇章略作前延后伸。
本书是荣宝斋出版社与国家档案局合作出版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系列图书,目前已出版四辑,本书为此系列第五辑。这部书收录了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及相关资料,这批档案文献是从各个地方申报的项目中遴选出的珍品,对档案名称、形成时间、地点、保存地和申报地均有详细记录和系统介绍,在时间、地区、民族与形式风格上各有不同,在系
本书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者学术团队“新资料与先秦秦汉荆楚地区的空间整合”集体研究成果。注重对考古资料、青铜器、简牍文献等新史料的分析和使用,以时间轴为线、地理空间为面,以荆楚地区作为早期中国(先秦至汉代)势力冲突与融合的典型区域,展开长时段、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系统揭示荆楚地区从族群林立、列国分封、迁徙、消亡及
全书分地理寻踪、古刹探源、人物春秋、丹棱忆事四个板块,记录了海淀区内文物遗迹、留存至今的历史风景、人文发展过程,并介绍了海淀区内著名的学者、艺术家。分别对海淀区的留存的历史遗迹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生活在海淀区的历史文化名人、在海淀区的学习生活、对海淀区文化有重大贡献的人物等内容进行了深度挖掘与阐述,对探讨和研究海淀历史文
本书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固本培元——“岁老根弥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底蕴,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立、文化自强的角度阐述如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新认识;第二章:本固邦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民本思想情怀,阐述古代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第三章:修齐治平——“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内省外律思想,阐述注
普米族是我国古老的、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普米族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自身独特而又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中的普米族韩规经籍,记述了普米族人的崇拜活动、社会生产以及生活方式的历史演进过程,是普米族人朴素的民间信仰、生产生活、历史文化等的结晶和积淀。《普米族韩规古籍译注》针对云南少数民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5种主体世居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具有地方鲜明特色、浓郁民族风格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了更好地探究少数民族文化与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关系,由德宏州社会科学联合会、德宏州林业和草原局共同牵头,采用形式多样的调查方法,从4个方面进行专题调研,对德宏州森林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