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有所见
平阳木版年画起源于古代山西河东路的平阳府,肇始自唐宋,盛于金元,以粗犷奔放、构图简洁、设色独特、线条流畅、刀法古朴见长。经过明代的广泛发展,至明末清初达到极盛,画店、纸局遍布临汾、新绛、洪洞、曲沃、稷山、河津、襄汾、霍州、芮城、解州、蒲州等城镇农村,产品更是远销华北、西北、内蒙古以及东北等地。平阳木版年画的题材内容多为
李筠霞:运城市文化馆研究馆员,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第六批四个一批人才,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理事。研究领域: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应用研究。
在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先蚕娘娘嫘祖的故乡,有这样一群人,她们继承了先辈流传下来的纺织技艺,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制作出一批批精美实用的手工制品惠畅土布。因其工艺精美、做工考究、历史悠久、流传久远,被国家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从土布的渊源、历史文化、制作工艺、传承情况、产品种类等多个方面,系统地讲述了惠畅土布的发展脉
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绵亘悠久的海门山歌(与海门山歌剧),是江海文化的活化石之一。透过吴歌北衍的历史流布与现实影响,这一文化事象从一个侧面见证和参与了长江下游崇(明)、海(门)、启(东)、通(州)等地人们不同时期所承袭的族性激活及其乡情民风。如今,源自沙地人乡土社会的宋卫香模式探索,以海门山歌人血缘地缘起始,数十年坚守国家主
丁申阳现为上海书协主席,当代书法大家,今以草书和隶书分别书写经典名篇《李白将进酒》,观其草书作品,长锋兼毫高悬其捥,自远处养势,从高处落墨,在纸面上如珠走盘,一气呵成,将抽象的点划与线条表现得气神双畅,脉势相织,意趣相谐,过接映带,纵起横伏,穿插争让,折曲盘转,错落参次,表现出章法的韵律之美、气势之美。在隶书上,整件作
从教材设置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上讲,本书分为六个章节。前三章侧重于舞蹈表演的理论层面,展现了舞蹈表演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首先谈及了双人舞表演中最核心的因素情感构成,并由以情感为基础逐渐关联到演员的心理需求和呼吸的方式;后三章的内容更多是从前三章所提及的双人舞表演的基本逻辑出发,提供训练的方法。后三章提供的方法主要分为三个部
本书作者深入有关芭蕾院校和舞团,仔细查阅历史档案和报纸、杂志资料,走访有关当事人(领导成员、编导、教师和演员等),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然后以剧带史,围绕一些优秀的舞剧,评述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国芭蕾的四个时期萌芽时期(清末1953)、起步时期(19541965)、非常时期(19661976)和繁荣时期(1977200
《舞蹈创作手记》共14章,另外还有前言附录参考书目后记。该书详细描述了田露老师在数十年的舞蹈创作中的心得与体会,正文中还有对参与表演田露老师创作的舞蹈作品的演员的访谈录。整本书围绕着舞蹈编导创作中的要素,如审美、原风格与再风格、形象、符号及符号的意义、意象、形式意味、音乐等展开,详细阐述了如何在现代舞蹈编导创作中融入传
本书是1960年北京舞蹈学校中国古典舞教研组集体编著。作为中国古典舞人口中传说的大绿本,它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通过这本书,当今的中国古典舞人不仅可以看到前辈总结的训练体系,而且可以感受到他们严谨的治学理念。全书分为五章,分别是腿的基本训练、腰的基本训练、技巧动作的训练、手臂的训练,以及步法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