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发展并没有消除地缘政治,而是重塑了地缘政治。本书基于全球化时代地缘特征的变化,首先对传统地缘政治理论进行剖析,分析了全球化时代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变与不变,并以此作为理论超越和体系重建的前提;其次,本书将全球化因素渗透到对地缘政治理论的新的思考之中,从方法论变迁、理论体系建构、理论路径、实践路径等方面比较全面地探
在我国,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主要有四大领域:理论领域、新闻出版领域、文化文艺领域和思想教育领域,而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战线和主阵地。本书的研究思路是:探析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权的生成逻辑、现实问题和对策建议。一是理论分析:阐明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权的概念、地位、任务、方针原则和生成逻辑。二是问题分析:论述当前网络
规律始终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和根本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基本理论问题。该书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规律“是为何物”“从何而来”“如何体现”“走向何处”四大理论问题: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规律的学理阐释为立论前提和逻辑起点;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规律之所以形成和存在的内在机理为逻辑展开,解析
现代视听媒介对现实的表征本身——典型体现为纪实影像——所形成的秩序,深刻影响着人们如何接近与表达现实,形塑着现代社会。本书以现代视听媒介变迁的规律及其具体历程的视角,重写了一直以来被艺术史话语垄断的经典纪录电影史,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视听媒介自身力量形成的特定媒介表征秩序:从电影技术与工业初期作为“奇观”,到电影与广播事
本书分为四部分:“热点评述”从哲学视角审视和诠释了道路自信、解放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党中央重要决定;“问题探讨”对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调查研究等重要理论问题解疑释难;“理论创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创见;“领袖研究”从多个角度阐释了中国共产
“稳得住、有业就、逐步能致富”是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完成,贵州在2019年底开始全面实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把工作重心转到了巩固提升易地搬迁成效上。 群众易地搬迁后的发展致富不可能一蹴而就,旨在促进搬迁群众发展的后续扶持政策需要根据实施状况加以完善。为此,本书在确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和国家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本书选取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这个历史区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研究对象,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结合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本书按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环境——实践——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当代中国强基固本、凝魂聚气的战略性基础工程。 本书是作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大数据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方法创新研究”的结项成果,2020年获首届《西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资助。作者运用了
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根本在于培育公民品格。公民品格是个体基于公民身份,通过公共交往,在公共生活中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公民作为公共生活的主体,公民品格表现为个人主体性和公共性的统一。如何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日益成熟。本书从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遵循的重大原则、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要进行伟大斗争,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九个方面,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对这一理论体系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