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湖北省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魏晋艺术与庄子思想之研究”的最终成果。本书以汉晋之际庄子思想的发展为主线,以魏晋艺术的时代特点和主体特征为视点,由此立体地呈现汉魏六朝时期庄子思想的盛行、人的觉醒与艺术的勃发三者之间相互交融、彼此影响的人文现象,并揭示其内在关联、诠解其共同意味,进而解读魏晋时期的人文艺术精神。本书的创
本书以环境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为核心,以环境史研究中的区域性和整体性作为切入点,分别从“环境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区域灾害与应对机制”“水环境变迁与地域社会发展”“历史动物研究”“景观与城市史研究”“环境保护律法与规约研究”“农业、水利与环境研究”等相关主题展开,勾勒出中环境变迁与社会发展的波动曲线,展现了环境史的多元叙
本书在全面总结简牍日书的出土情况并对以往研究进行充分述评的基础上,秉承历史学的实证态度,运用社会史与人类学之方法,分专题进行研究,力求达成深入理解秦汉社会之目标。特色主要有六点:第一是系统整理简牍日书之内容,考辨其性质非以往所谓的“日者之书”,而是“每日之书”;第二是考察简牍日书所见家庭问题,总结出秦汉时期趋利避害的生
何兹全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其首倡的“汉魏之际封建说”影响深远。本书借助人们熟知的历史故事和喜爱的形式,力求接近历史真实。为提高可读性,本书精心穿插大量三国史插图,包括陶器、拓片、图画、书法等,兼有金圣叹批注《绣像三国志演义》中的部分绣像,各类图片并举,相得益彰。将多姿多彩的历史呈现给更广大的读者,正符合何先生将历史融进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 本书为《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系列第25册,主要讲述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后,肃宗至德宗统治的近三十年的历史。宝应二年春,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唐朝为了笼络河北降将,先
江户时代,清商朱佩章赴日后,幕府向其询问清朝政治、法律、军事、民俗等情报而编成的问答书《清朝探事》《仕置方问答书》。其中《清朝探事》是日本享保年间(1716-1735)江户幕府儒官荻生北溪奉将军德川吉宗之命通过居留长崎的深见有邻向清人朱佩章询问清朝之事、唐通事彭城藤治右卫门协助翻译而作成的问答书。虽存在多种传抄本,但终
宋韵:游历宋朝人的生活
本书是现存各种《颍州志》中篇幅最大的一种,因其内容之丰富,成为阜阳和皖北地方文化研究中的必备之书。本书稿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康熙颍州志》全文的详细注释。结合此前刘节《正德颍州志》、吕景蒙《嘉靖颍州志》、王天民《顺治颍州志》和此后的《乾隆颍州府志》《乾隆阜阳县志》以及相关的各种正史和其他地方方志,对书中的内容逐条
该书涵盖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本纪记载帝王事迹,如秦始皇、汉武帝等;世家描述诸侯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像孔子、陈涉等也被列入世家;列传讲述重要人物生平,如刺客列传、游侠列传等;表用表格梳理历史大事;书则记载典章制度、天
引翔港是上海东北部的一条河流,在今宁武路、长阳路交界的引翔港镇,因河取名。上海开埠后,这里成为近代第一个开发区,长江流域皖籍、江浙的大批移民涌入引翔乡,合肥移民带来了牛门洪拳和纺织技术打码头,凭借着武功和侠气,与江湖黑帮、资本家、日本人开战,发生了三友毛巾、斧头帮、一二八淞沪抗战导火线,形成救国决死队。一个个惊心动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