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新时代·学雷锋”书系》第二分册。《“新时代·学雷锋”书系》是为迎接2023年;3月5日学雷锋60周年而策划出版的图书,图书目前已经组稿完成,拟定于2023年3月出版。全书共设两个篇章。第一篇影响雷锋的人,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人物故事。第二篇被雷锋影响的人,收录了12位代表人物的事迹。本书以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的形式
本书共分5章,包括绪论、业务工作、内部管理,警务保障、考核监督。每章从基本知识、典型案例分析到疑难问题讨论,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派出所工作中所长工作的内容,对派出所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除了对传统的教导员工作做了论述外,还站在宏观的高度对战略性问题进行论述,帮助派出所长提高领导力、决策力、宏观把控能力,
作者在全国人大机关工作30多年,参与7届全国人大、30次全国人大会议、174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工作,被誉为人大工作“活字典”,亲身经历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演进和中国法治建设的许多重大事件,均有自己的深刻认识。在工作中,作者用心记录、整理和保存了许多资料,其中一些资料是档案管理部门没有保存或者记录不全的,作者掌握的资料
乡村治理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建设的最基本问题之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健全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更是成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本书在分析研究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治理历史演变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改革开放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乡政村治体制新时代的新发展新格局,并以新时代村级治理研究为重点,分别从乡村治理历史演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方法,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进行了研究。书稿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揭示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本质、功能以及当代价值。以此为源头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第一次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所产生的列宁意识形态理论,分析了列宁意
本书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从理论上剖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社会发展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发展智慧中追溯其理论渊源,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深入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本书基于我国干部选拔的实践,通过对干部选拔标准变迁的梳理,提出国家历史使命是干部选拔标准变迁的内在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国家治理现代化确立为现时代的历史使命,干部选拔的“德”与“才”标准必须服务于这个总目标。本书提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匹配的“德”之内容应该包括忠诚、守法、公正、廉洁;干部的“才”之内容应该包含学习能
本书包括2018-2022年辽宁省政协工作概况,类目设领导讲话、报告、文章;决议、决定;制度建设;会议、活动;经常性工作;组织情况;党组建设;机关建设等。
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客观性、周期性等特点,可以连续呈现地表特征变化,《遥感通辽》图集选取多种国内外遥感光学卫星数据,从遥感卫星的角度,记录改革开放40多年来通辽市的巨变。本书共分为八个篇章,分别从城市变迁、生态环境、绿色农牧业、现代工业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清洁能源、秀美旅游景区、新时期乡村振兴角度,展现改革开放以来
本书汇集残疾人证核发管理工作中的100个常见问题,介绍了我国残疾人证的相关政策,内容基本涵盖了这项工作的方方面面。本书用通俗的问答形式,用有专业依据的解答阐释了实际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对残疾人证核发管理这项残联的重要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为残联工作者提供了政策的基础、实操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