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是贞观之初唐太宗为求治国良策,下令由魏征等社稷之臣编纂的匡政巨著。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里,撷取自上古至晋代经、史、子部典籍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要汇编而成。辑录典籍六十六种,共五十余万字。唐太宗认为这部书内容广博,取材广泛,挑出来的又是精辟切要的部分,日日手不释卷。《群书治要》为开创
本书包含《古代清官廉吏故事》和《古代廉洁制度典故》两册。从刊物的“历史”“案例”“专栏”“文化”等版块中精选出中国古代清官廉吏故事和有代表性的廉洁制度案例文章,集辑成册。《古代清官廉吏故事》撷选了《廉政瞭望》30余年来发表的关于古代清官廉吏故事的文章,展现出中国古代著名清官廉吏“为士居官,清节凛凛”的信念与风骨。世代廉
本书认为实现乡村各力量的多元共治是乡村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并将研究主题确定为“乡村多元共治模式研究”。本书由九章组成。第一章是导论;第二章介绍治理理论;第三章梳理“中国乡村治理变迁”;第四章考察“农民行为与乡村治理”;第五章研究“农民自组织与乡村治理”;第六章考察“村委会与乡村治理”;第七章考察“农村党组织与乡村治
回顾以往的有关宋代宰相(宰辅)制度的研究,可以看出多数成果仍然偏重制度性的研究、以静态的断代的探讨居多。而把人事与制度运作结合起来的动态研究尚有待提升,本书有鉴于此,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制度发展演变为线索,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宰辅个性特点、为政作风等因素,把握推动制度运行的人与事、情与境,窥探制度运作与人为因素的相互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鸦片战争、洪杨革命时代、西法模仿时代、维新运动的初步、维新运动的反动、维新运动的再起、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等。
本书首先介绍了乡村治理的背景、现状和历史。然后从乡村治理的理论层面展开论述,包括乡村治理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分析,以及乡村治理的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其次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思路展开论述,包括乡村治理的主要方向和方法,以及乡村治理的评价指标。最后,本书将目光转向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分析,讨论了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和相关案例,
本书作者是清华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韩秀云。看到不少年轻人陷入了“就业困境”,并由此产生了“职业焦虑”,韩教授便创作了一本写给年轻人的“就业指南”。韩教授认为,当前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难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转型和各方面其他因素,就业形势出现了变化。我们该如何正视变化,面对当下的就业环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本书将语料库语言学应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研究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开辟了全新的领域。从方法论基础、基本原则、逻辑思路、基本应用等四个层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的基本问题;从技术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评估与反馈系统等方面,探析了马克思主义中
本书力争站在历史的高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整体与专题两个维度,全面展现过去一年来中国政治发展的新进展和政治学理论研究取得的新成就。在此基础上,寻求政治学研究的重大前沿理论与现实问题。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积累资料和发现切入点,引领未来中国的政治学研究。
本书分为概念框架、中国战略思想的历史维度、中国战略思想的认知维度、中国战略思想的理论维度、中国的中期愿景五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对外政策的预测和研究;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