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筛选240余张照片,分为社会政治、经济建设、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生活留影、老街印象、上海知青在霍山7部分,讲述霍山县社会发展的过程和成就。
本书通过对历史上淮南王,以及与之相关的淮南公主、寿春王、寿春郡夫人、寿春(寿阳)公主的叙述及了解,展现了淮南王形象的鲜活,淮南王群体的丰富,淮南王现象的深邃,以及淮南地方历史文化的厚重。
本书共六部分,内容包括: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境与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实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与路径、结论与展望。
本书为抗战胜利后东京审判和南京审判中国法官、检察官等亲历者的亲友口述史,讲述了梅汝璈、向哲濬、高文彬、叶在增、葛召棠等参与调查日本侵华罪行和审理日本战犯的历史细节和后续的人生经历,以及相关人士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交流联络和为传承历史记忆所做的工作。通过亲友口述,还原了历史细节,体现了战后对日本战犯的正义
《衡阳抗日保卫战史稿》一书,主要围绕1944年衡阳抗日保卫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叙事记史。全书约604千字,正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战前衡阳概况;第二章,衡阳抗日保卫战的起因;第三章,衡阳城市抗日保卫战的过程;第四章,洪桥会战;第五章,日军对衡阳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第六章,衡阳抗日游击战;第七章,衡阳抗日保卫战的战役得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过去深藏不露的档案文献史料的开放和全球化进程,以及国际学术潮流的衍变,海内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亦在不断发展、深化、创新,成果迭出。在此基础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凭借其在学界的巨大号召力与资源,组织两岸知名学者共同编写中国近代史,各位学者以专题形式分别撰写。这是两岸知名学者第一次合作撰写近代史
本书共约25万字,另配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50余幅;内容纵贯古今,横跨各行各业,全面记述了工人村街辖区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概貌,展示其发展脉胳。纵观工人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沧桑巨变,其中“华中最大棚户区”一步跨越70年的华美蝶变,堪称中国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的经典范本,其产生的影响以及所展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广义方志文集》收录了作者对广义方志学的独到见解,包括广义方志学的基本概念、创立广义方志学的必要性、广义方志学在乡镇志编纂中的应用实践等,还集结了其他方志学者的研究成果,如地方史书、志书、年鉴的编著,姓氏宗谱的纂修,人物传记的编纂,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等。苦心做研究,实践出真知,四十多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检验,使得本书内容丰
本志书涵盖1993年1月到2013年1月中国人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第七届委员会至第十届委员会时期,历时20年。以展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及全省各市州政协(含政协联络工作委员会)的历史全貌,真实反映其组织构成、主要工作与独特作用,总结经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履行人民政治协商、
本书稿是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监利建县1800周年之际,由监利市历史文化研究会整理编写的纪念监利建县1800周年文集。本书稿共选文80余篇,分为“南郡之望”“名人故里”“红色热土”“沧浪渔歌”等部分。文集坚持唯物史观,对监利历史文化作了比较深入的发掘和考辨,在厘清建置沿革,挖掘文化遗存,评介历史名人,描述风俗人情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