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荆门州志》卷,存六卷半,清佚名纂修,清康熙四年(1665)抄本。是志存卷内容依次为卷二古迹、水利、驿站、桥梁;卷三户口、赋役、土产;卷四官职、公署、灾祥;卷五坛遗、庙祠、寺观、仙释;卷六名宦、教职;卷七乡贤;卷八忠孝、节烈。全书少数内容记载稍详,其余大多简略。《[乾隆]荆门州志》三十六卷,清舒成龙修,清李法孟
本书稿为《共和国日记》之1987年卷,采取日记体,记叙共和国1987年每天发生的大事。内容广博,包含政治、经济、文化、民主等;取材富瞻,决策层、执行层、基层均有所反映;形式多样,以逐日记体为主,辅以原始文献、图片,文图互证、互补;重点突出,围绕十三大召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等设置条目。
本书稿以翔实的材料,展现了共和国1985年前进轨迹、斑斓亮点。1985年,是执行“六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国农村废除统购派购制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教育体制、科技体制、军队体制步入全面改革的一年,客观地再现了1985年中国的国情、世情,是一部全时空、全方位反映中国人民共和国发展之路
新修地方志。本书为无锡市滨湖区蠡湖街道的地方志,它分章节记述了蠡湖街道的自然、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并附有图片、概述、大事记、附录等。本书内容丰富,摘取史料详尽真实,表述平实流畅,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时代特色,对于认识和了解蠡湖街道,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作者希望通过发挥志书“明道、资治、存史、辅教”的功能,从而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志。《菱塘回族乡志》包括大事记、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回族乡建设、交通运输、能源·邮电·信息化、农田水利、财贸金融、党政社团、科学技术、风俗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等20余章。资料主要来源于高邮档案局和镇档案室,以及《高邮县志》《高邮民政志》《高邮年鉴》以及菱塘当地保存的文史资料。是记载菱塘回族乡历
《漕湖街道自然村变迁志》是漕湖街道行政区域编纂出版的部乡镇级志书。全志共10章约35万字,力求全面、系统、翔实、准确地汇集漕湖街道131个自然村落的基本情况,内容涉及区划建置、方位分布、村名来历、姓氏遗存、户数人口、面积交通、路桥河街、学校庙宇、遗址古建以及拆迁安置状况,是集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等特点于一身的资料汇总
先秦吴国史研究是江南史、苏州史及其历史文化的基础性研究。春秋时期的吴国,为地处东南一隅的“蛮夷”,向为中原列国所鄙视。后世对先秦列国的研究,主要为对中原列国及荆楚诸国的研究,系统研究先秦吴国史的成果相对较少。作者长期从事吴地历史文化研究,坚持以《春秋》《左传》经传体系构建勾吴历史,系统论述了先秦时期吴国的发展过程、国家
明代万历年间重修的《琼州府志》,是继正德《琼台志》之后的又一部琼州府重要志书。该志以舆图、沿革、地理、建置、赋役、学校、兵房、海黎、秩官、人物、艺文、杂志为纲,通过大量收录原始资料,保存了明中后期较多的海南史料,是自汉代至明后期较详备的海南史志。海南现存地方志中年代最为久远的为明代三种,其为一,十分珍贵。该志约成稿于万
该书作为《海南通史》的精编版,对海南乃至中国历史的整理研究是一大贡献。作为一部系统而翔实的著作,对深入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发展海南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对从特定、新颖、专业的角度深入挖掘海南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该书突出精选精编特色,全面系统梳理海南历史,在大量史料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历经多年形成。从海南历史的发端到民
《蜀学》第二十一辑由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主办,潘殊闲主编。本辑设蜀中名人、蜀学史林、巴蜀文献、蜀文化史论、海外蜀学、国学丛谈、蜀学笔谈:《古蜀传奇》三部曲等栏目,收录文章33篇,字数50万余字。“蜀中名人”涉及扬雄、彭遵泗、赵树吉、董湘琴、廖平等蜀中历史文化名人;“蜀学史林”中可以了解到射洪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