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吉林省档案馆专业研究人员在多年挖掘、整理、研究史实的基础上,以专题的形式披露的馆藏侵华日军档案史料。这些档案较为完整翔实,记录了日本侵华的各种活动,经过比对、考证、研究,将这些档案记载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联系起来,就能够还原出一段日本侵华历史。本册书稿辑录的是关东宪兵队1936至1943年的哈尔滨地方警务联络
本书以专题的形式辑录了吉林省档案馆馆藏侵华日军档案史料中关东宪兵队1936至1943年的哈尔滨地坊警务联络委员会及关东宪兵队思想对策月报等相关档案。本书将收录的日文档案翻译为俄文。这部分档案是吉林省档案馆专业研究人员在多年挖掘、整理、研究史实的基础上,以专题的形式披露的馆藏侵华日军档案史料。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
历史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遗产受到很大冲击,所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义大。本书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进行概述,分析留存传统文化根脉的意义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历史文化遗
周代黄淮地区两大族群即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民族和居于华夏边缘,即东方及东南地区的夷人。两个民族长期的冲突与融合,使得黄淮地区政治地理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夷人族群文化相对落后,缺乏本民族文字材料,本书主要透过中原王朝对夷人及夷夏关系的书写,考察夷夏交争与融合的过程。
“新农村建设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书稿提取闽北10个县市区具有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记忆”,分乡训乡约、建乡舍、乡纩乡技、乡情乡恋以及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等5个篇章,以优美的散文书写,配以精美的图片,聚焦乡村文化的创造者承载者、传播者,多角度宣传南平特色文化,特别是朱子文化、茶文
本书于光绪五年(1879)设局修纂,光绪十二年(1886)成书,计一百三十卷。本书中用很大篇幅记叙了顺天府的水道、水利情况,沿革、官守等都从周代一直记载到清末,是晚清时期的地方巨著。这套志书提供了北京地区较为系统完备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北京的历史、风貌、人文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此次依照原书尺寸,双色影印,线装再造出版,
本书主要收录晚清民国时期出版的纪实类摄影集,这些摄影集多以历史事件或某一主题进行摄影编辑,涉及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社会生活、历史遗迹等诸多方面。本书按“社会·记录类”“风景·建筑类”“经济·工商类”“艺文·人物类”四方面进行分类编排,共收录文献近130种,全部高精复制,绝大部分为首次影印出版。这些文献记录了近代中国
本书为扬州地方学研究著作。全书分为《文献研究》《历史探赜》《文学研究》《维扬俊彦》《园林建筑》《公园城市》等章节。是以扬州为研究对象的各类知识的总论,核心要素是扬州的历史文化知识,其研究内容涉及历史学、文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该书通过对扬州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对比,以及将扬州与其他同类城市做比较,研
《越绝书》是姑代吴越之地的杂史,共十五卷,记载之事上溯夏禹,下至两汉,以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吴越争霸的历史为主,对这一时期吴越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历法等多有涉及。此书开创了地方专史的先河,被誉为“地方志鼻祖”。而且此书文笔隽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可与《国语》相媲美。《越绝书》保留了大量吴越地方的史料,特别注重勾
本书是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主持编撰的系列学术论文集之一。所收都是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的获奖论文或是提交的其他高质量论文。本辑包括赵生群《〈史记〉的文本特点与校勘整理》、赵益《〈七略·数术略〉新论》、伏俊琏《早期史学家创作人物传记的一种取材方法》、王晶波《明汪浩刊本〈灵棋经〉的文献价值》等,共三十余篇专业论文,涉及史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