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天子传》,又名《周穆王传》《周穆王游行记》等,是西晋时期发现的汲冢竹书的一种。《穆天子传》以日月为序,共六卷,记述了周穆王姬满在位五十五年间率师巡游天下的盛况。本书参考先秦以来的诸多文献,对原著进行译注,并配有精美古画,以更好呈现原著面貌。
本书分为上编文化史和下编政治史两个部分,讲述了中国从宇宙洪荒到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涵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方方面面。
本书是一部记述“靖康之变”前夕,北宋都城汴京风俗人情的笔记体散文著作。其笔触细腻、情感真挚,全景式地描绘了汴京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生活场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生活、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
本书是一部关于三国文史的通俗读物,最初以散文的形式在杂志上发表,后来在1943年由开明书店结集出版。全书旨在“或者纠正从前的谬误,或者陈述一些前人所忽略的事情”,引用大量史实,从文学和社会学角度对《三国演义》进行了细致考证。观点鲜明,见解独到,至今依然受用。此次出版,不仅增补了作者未曾收录的与三国史相关的文章,还配了近
两千多年前孔子的称赞,让闵子骞的至孝世代传颂,也让微山湖畔的千年古县鱼台以孝闻名于神州大地。从芦衣顺母到五里三贤,再到焦花女哭麦,鱼台的孝贤故事脍炙人口,孝贤故里也成为鱼台的别名。孝贤文化诠释了鱼台厚重的人文积淀和文化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鱼台的集中体现,更是千百年来鱼台人民生活实践的宝贵结晶。
本书以花溪、青岩、黔陶、高坡四个乡镇为重点,兼顾孟关、马铃、久安石板以及原花溪区属小碧诸乡,分别以花间疏影、青岩秋夜、黔陶水长、高坡云深、溪流淙淙五章概括论述。
《尚书集注音疏》十二卷附《尚书补谊》《尚书续补谊》《尚书集注音疏述》《尚书集注音疏后述》和外编《尚书经师系表》各一卷,历十三年而成,四易其稿,是江声最重要的著作。全书备载书序,除注今文二十九篇外,又取诸书《汤誓》《泰誓》诸篇逸文,依书序补入。注文则辑马融、郑玄等古注,古注所缺,则自为注,伪孔传亦间采一二,疏中则详揭注文
本书收录了开展建文帝研究的文化意义、湘潭三何家族明初溯源再考兼论建文帝踪迹研究、郑和访支提山与建文帝下落关系考、明代对建文帝的评价、蜀献王与建文帝等文章。
本书理清了南海诸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档案表明南海诸岛的主权属于中国,并且西方国家及越南等争议相关方也认可这一事实。本书对于我国解决南海争端、稳定南海局势、共商“南海行为准则”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包括南苑溯源、文化根脉、世纪承接、时代高标、乡贤人物、桑梓风情等六个专辑,分别反映南苑的历史渊源,南苑的文化史脉,在世纪之交南苑的变革,新时代的新成就、新面貌,乡贤中的杰出人物,南苑的乡土人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