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录《史记》二十篇文章,予以解读。以《史记》文本为中心。文本的细读,是书稿的中心内容,保证我们讲述历史人物故事的根源性、可靠性、真实性。读者只有在文本的细读中,才能穿越历史的时空,真切地体验、感受和把握历史人物的生命和生活。我们一方面,重视字词句与名物制度的训释,力求精要、准确、明白;另一方面,更进一步地深入发掘文
《辽史》遵循严谨的学术规范,是一本可读性强,系统完整,具有专业学术水准的历史学通识读物。全书共10章,30余万字,对契丹崛起及其建国、契丹政权的扩张与辽朝的建立、大辽鼎盛时期、辽朝的衰落及其灭亡进行了阐述,并就辽朝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文化科技以及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等进行了分析,适合专业入门
《第八卷·史学理论研讨讲义》汇集了作者史学理论方面已刊和未刊的论文。内容涉及历史学自身的理论问题为研究对象,如关于历史学的特点,历史学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科学功能、教育功能),史学工作者的历史认识的特点,史学发展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历史文献和史学方法问题,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历史研究成果的社会表现形式问题,史学家的
《左传》,最早被称为《左氏春秋》,是对孔子删订“五经”之一——《春秋》之经文进行内容及事实补充之传,与《春秋》经互为表里。直至西汉,《春秋》学见于官者清一色为《公羊》《穀梁》之学,《左传》在西汉属于私学,直至西汉末刘歆治《左氏》,而在刘歆之前,《左传》在经师儒生心目中不占地位,当然谈不上研究。“左氏”之学曾于西汉末立于
作者多年研读《史记》,颇有心得。在本书中,作者系统整理自己对《史记》的认识,全书不仅仅是讲《史记》,而是通过《史记》的相关内容教授,试图厘清中国历史的脉络,揭示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同时也反映作者自己的历史观。
迄令为止的世界史,无论是专业著作还是通俗读物,主要是西方人写的。但这种西方人的主流历史叙事是否靠谱,中国人是可以质疑的,包括可以用中国人的信史标准来检验西方主导的世界中。目前这样做的中国学者还不多,但本书作者基干自己的长期研究和思考,写出了一本质疑西方主流历史叙事的通俗读物,其中不少见解具有原创性,值得关心中国史和世界
从年少有为的兴藩世子到饱含争议的大明之君,嘉靖的人设要多复杂有多复杂 他是大孝子,为父母争名分,为个人树君威,杖打二百大臣,血溅左顺门,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他搞大独裁,二十四年不上朝,帝王制衡之术登峰造极,政治手腕炉火纯青,奸臣严嵩、权阉黄锦都是他擦屁股的草纸; 他是大迷信头子、服药狂人,玄修祈寿,宠信方士,吃重
本教材是“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修订版,遵循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修订,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力求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赋予传统文化新时代的价值。全书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发展与基本精神,中国古代哲学、文字、教育、文学、艺术、科
本书为第二辑,刊载16篇文章。这些文章以不同的角度对宋代制度、经济、宗教、文学艺术等进行研究。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同时也是一座文化高峰。本书稿以宋韵文化为主题,深入挖掘宋韵文化的丰富内涵,对于今天读者了解宋代文化,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有价值。
本书包括14篇论文,内容涵盖了魏晋到唐之间以政治、军事、社会以及碑刻、墓志、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等方面的研究。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由著名历史学家唐长孺教授(1911-1994)亲自组建并创办,前身为1961年创立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1981年,成为国家授予的首批中国古代史博士点之一,1988年,又经教育部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