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大陆地区关于抗日战争史的研究综述,不涉及港澳台地区和外国的相关研究。第一,分阶段概述本主题70余年来的发展状况,总结各阶段的特点;第二,介绍重要论题,展现发展脉络,突出创新研究;第三,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前瞻。本书下设15章,分别就东北抗战史、陕甘宁边区史、华北抗日根据地史、华中抗日根
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在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诸多成就。就文化传承而言,迄今还能搜集到丰富多彩的传承文化内容。20世纪80年代初,在有识之人的共同努力下,在民间发现了大量满语文本的神话。满语文本神话,是了解东北物产、祖先生活、社会组织、人类文化、天文地理、审美、宇宙观、哲学观的重要资料。本书从语言学的角度,
晚清民国期刊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记录,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集中反映这一时期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思想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可为近代史学、社会学研究提供材料支持,是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本书以晚清民国报刊载文为基础,选取其中有关云南昭通的资料作点校、整理、汇编,分别辑成《晚清民
仪征在宋、元时期是真州,由于北宋首都汴京的空前繁荣,京师百万人口依仗漕运保障粮食供给,随着酒运量的急剧攀升,有着运河入江口地理优势的仪征市区,从唐朝扬子县的江边小镇(白沙镇,五代改迎銮镇),迅速发展成为管辖扬子、六合两个县的真州州治,设置在真州的江淮发运司,承担着东南六路漕粮征调和运输保障任务。《真州梦华录》主体分为四
王敏,上海大学历史学教授,主要研究上海史(侧重上海城市史、租界制度与外侨);韩瑞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本书由上海大学历史系王敏教授主持编写。本书是为配合“四史”教育,为中小学生和文史爱好者、普通公众编写的有关上海地区江南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本。旨在培养其知史爱乡、知史爱国的情怀。本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及光绪帝仓惶出逃。怀来知县吴永仓促接驾,却应对有方,受慈禧宠信,奉旨办理前路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仓皇出逃,一路上狼狈不堪,逃至如今河北怀来县,知县吴永仓促间迎驾,受到信任后随扈西行至西安。两宫西狩,吴永亲见往返情形,亲闻行宫琐事,熟知内情。
灵帝后期各种矛盾如何集中爆发?国家如何由统一走向分裂?秦汉大一统如何崩溃?献帝初年的破碎性分裂又如何最终演变为局部统一的三足鼎立?本书聚焦于东汉覆灭前三十年的历史时期,即汉末群雄混战的阶段,尝试通过对基本史事的重新梳理,分析各主要军阀集团的内部矛盾以及军阀之间的利益纠葛,并从秦汉大一统制度遗产的角度,来探讨秦汉旧制是怎
隐士给人风度翩翩的印象,然而隐士卓然出尘的形象,是魏晋南北朝之后慢慢成形的。在此之前,士人在仕与不仕之间的选择,时常因为文学的歌颂而逐渐扁平化,细节与脉络被埋没。 士原为低级的贵族,因此早期的士不会面临仕与不仕的问题。春秋晚期,贵族与庶民的界限被打破,仕才成为一种专业,士人才需要在仕与不仕之间做出选择。但不仕并不等于隐
本书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发掘和整合黄河文化资源,培育黄河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促进黄河流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协调发展,实现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有机统一。全书共分五章,本书的突出特点是:(1)基础性。对黄河流域九省(区)黄河文化和旅游资源价值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为系统的梳理和评
在全面清理清代《左传》评点文献的基础上,从清代《左传》评点的生成、作者、文本、关键词、接受、价值六个层面,纵横结合、前后勾连,呈现清代《左传》评点的历史样貌,并在评点史、《左传》研究史、文学批评史中对其进行客观的“网格”定位,为当下建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批评话语体系提供丰富具体的支撑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