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4月25日清晨,崇祯缢死煤山,李自成占领紫禁城。5月22日至27日,明军吴三桂部和清军联军,与李自成大战于山海关一片石,李自成败退北京,于5月29日匆匆称帝,是夜,焚宫殿西走。6月7日,清廷摄政王多尔衮进入北京,而远隔千里,明朝福王朱由崧也于当日在南京宣布监国。6月19日,朱由崧正式即皇帝位,改元弘光。南北两
历史上的三国,群雄并起,两汉的大气磅礴还在,乱世又带来了自由的空气,造就了一个短暂的、英雄辈出的时代。雄主谋臣们尽情挥洒、纵横捭阖,既与强敌高呼酣斗于外,又与政敌斗智斗勇于内,萧墙之内、卧榻之侧,烛光斧影,惊心动魄,福祸生死,往往系于一发,时时上演着成王败寇的历史大剧。他们宛若星辰,滚滚大江也未能掩盖其光芒。全
争夺韩魏何以成为秦统一的战略支点?数十万将士的复员问题,刘邦如何巧妙解决?在帝王眼皮底下暗养死士失败率极高,司马懿是怎么做对每一步的?手拿董卓曹操的剧本,尔朱荣为何被挟持的天子反杀了?一边着急立太孙,一边放权武则天,唐高宗如何应对中年危机?宋高宗出海避难,如何催生了南宋政权前所未有的海洋战略?在大清和大顺之间,吴三桂为
本书是一部以诸子互评生动呈现百家争鸣盛况之作。视角独特,从儒、道、墨、法、名等学派间的辩论中,深挖其产生背景与发展脉络,达成对各学派思想的更深刻理解。作者以对文本的敏锐洞察力,立足于墨子批儒、庄子鉴孔,韩非解老等论辩与攻讦,指出鲜为人知的有趣现象并给出独到见解,如孔子地位及形象在道家文本中演变背后的儒道争锋、韩非对老子
《广州大典》是广州的根与魂,承载广州千年文脉。《广州大典研究》是由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依托已出版的《广州大典》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集刊,坚持学术为本,倡导学术创新,关注地方文献,突出岭南特色,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地方文化研究交流平台。本集刊主要刊载关于岭南历史文化与文献研究、地方文献编纂经验与路径探讨、古籍和民国文献
本书上起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下讫公元280年三国归晋,以重大历史事件和战争战役为主线,串连起近百年的三国历史,涉及几十个影响深远的战争、战役和众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地理讲述三国历史故事,并随文编绘了88幅全彩历史地图,全方位直观展现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背景,以地形地貌、自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如何发掘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如何发挥历史人物的精神价值,如何古为今用,服务当代,就成了传统文化研究者、传播者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春秋>人物与家国情怀》一书以《春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为蓝本,将其中几十
黔中道,唐“十五道”之一,横跨涪陵江(今乌江)、沅江两大流域,纵跨今湘、鄂、渝、黔、桂5省、市、自治区,在自然与人文方面形成了与周边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区域特征与特色。本书以其区域历史、地理与文化作为切入点,从人口构成、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分析黔中道从江南西道独立出来成为单独一道的原因及区域特征。同时
《混一戎华: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一书,主要涉及蒙古帝国与元王朝政治史方面的内容。全书除绪论外,主要由六章构成,其中第一章《臣服或毁灭:蒙元对外征伐政策的演进》以蒙元使臣被杀或遭囚的视角重新思考蒙元的对外政策问题,从总体上考察其对外政策的逻辑变化过程,为后续各章讨论蒙古与元王朝向外征伐的转变及其演进奠定基调。第二章《
所谓永嘉学派,是指诞生于南宋温州,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以事功为主要思想特质的儒学流派。永嘉学派对温州历史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持续至今。本书所收论文的内容均以研究永嘉学派为主,主要分为对学派形成流变的研究和对主要代表人物的研究两部分,方便读者全面了解永嘉学派的基本面貌、思想、传承流变,以及永嘉学派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