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刑事司法证明模式”这一主题,分为上下两篇内容。上篇为刑事司法证明模式本体论。本篇关注刑事司法证明模式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脉络,从中国语境的“印证证明模式”出发,根据“模式论”的基本方法,对“印证证明模式”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反思。本篇提出,“作用维度”是描述、检验和反思刑事司法证明模式之实践样态的切入角度,各模式之
本书涵盖了服刑人员及其家属关注的减刑、假释、计分考核、服刑人员基本权利等问题,既有程序问题,也有实体问题,还涵盖了服刑人员社区服刑及刑满释放之后的权利等问题,更有精神病强制医疗执行、财产性判项执行常见问题、死刑执行常见问题等。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配有法律规定和律师答疑等,贴近服刑人员及家属的实际问题,充满法律的人文关怀
对全国67家信托公司的991个涉营业纠纷案件逐一筛选、重新归类,挑选经典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涉诉案件,从法理和实务角度展开详细分析。本书凝结了作者丰富的实务经验和理论积累,期待为规范信托业提供思路,使投资者进一步明确买者自负的金融理念。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总述,对资产管理和资产服务信托业务的法律背景进行详细研究,从总
中国特色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正承载着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为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法治轨道上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需要立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及“八个自由贸易港”重点任务。本书从动态的“法治”出发,对中国香港、新加坡以及迪拜三个世界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与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在环境资源审判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构建“116”审判体系(市高法院、重庆环境资源法庭及6个基层法院集中管辖模式),集中审理跨区域案件,统一裁判尺度,推动司法专业化建设。特别是重庆环境资源法庭成立后,通过发布白皮书、制定五年规划、打造特色基地等举措,显著提升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
本书通过中西方文化比较的方式,结合作者临床观察、实践和思考,探索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家庭治疗的交汇点,深入分析了中国文化对于中国家庭的影响,提出了不少原创性的概念,比如中国家庭的“鸡蛋型结构”、中国家庭的“回归性扩大”阶段、留守家庭的“代理户主”现象、青少年家庭的“选择性自主”现象、中国文化下个体化“W”形的发展模型等。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成果。本书旨在探讨涉罪未成年人人身危险性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聚焦于如何在未成年人司法中实现教育与惩罚的平衡。全书分为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系梳理了人身危险性评估的学科基础,探讨了刑法学、犯罪学和刑事诉讼法学对人身危险性、社会危险性、社会危害性等不同概念的理解,并分
《区域国别学年鉴》由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高盟)主办,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和黑龙江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承办,旨在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中国区域国别学发展的大事、新事和要事,汇集100余家高校区域国别学建设成果,主要
雅典的民主政治为雅典带来了两百多年的稳定和繁荣,也让它成为希腊世界的霸主,因此雅典的民主是古希腊研究的永恒话题。本书是一本关于雅典民主的优秀通识读物,介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和衰弱的历史进程,并论述了雅典民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以及雅典民主所取得的成就及其缺陷,最后是学术界关于雅典民主的研究现状,为我们基本呈
本书追踪了从城邦的起源到现代民族国家兴起这段时间政治理念的演变,并试图提出贯穿其中的政治原则。作者认为,政治理论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认为国家是为了最好的生活而存在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期,漫长而混乱的罗马帝国和中世纪时期,以及当下的现代民族国家时期。在最后一个时期,借助均势、自然法、主权、契约等思想,人们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