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治理的结构性指标,政府质量是促使治理制度良好运行的关键驱动力,发挥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作用。基于政府质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书阐明了过程导向的国家治理运行机制和政治逻辑,综合运用大数据和小数据分析方法,测量转型中国的地方政府质量,并从生产机制、治理效能、微观基础和制度逻辑四个维度探究
本书在理论层面,系统阐述了参与式治理的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思路、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演变、农村社区治理环境的变化等;又从实践层面,以具体村庄为例,阐述了浙江和江苏聚居性少数民族农村社区参与式治理的方式。在具体实际案例中,主要从各职能部门的资金投入、指导与监督,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企业、社会组织带动村民致富等角度阐述当地农村
在快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的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乎个人幸福、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本书回顾了现有关于中国家庭结构和家庭养老的研究,并使用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和统计方法对当代中国家庭的居住方式和代际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评估,研究问题包括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
了解过去的中国社会,对我们今天的普通人来说,重要吗?当然重要。我们今天的文化、传统、习俗、审美等诸多方面,仍然深受过去长期形成的社会行为和文化传统影响。了解过去,我们才能更自在地活好当下。而通常,我们了解的历史,多是王侯将相、知识精英、英雄豪杰,少了普通人的生活。本书则聚焦微历史,以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从一个个普通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系统研究
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全面探索和分析了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本书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及其中国化的发展过程,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与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逻辑关系,在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均等化的构想,旨在为推进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有效途径和发展模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因其高度的经济自主性和巨大的产业聚合潜能,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综合挑战。本书内容包括国家级新区发展模式研究、国家级新区发展模式的理论阐释、国家级新区的创新发展模式、国家级新区的协调发展模式、国家级新区的开放发展模式、国家级新区发展模式比较及其取
这是一本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观察、思考、评述的通俗理论著作。本书首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目标、路径和理论基础做了总领性论述,通过概念辨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由来及其意义。接下来,作者通过比对欧美、东亚等地区的乡村振兴经验,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策参考。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还要做好顶层设计,本书从模式选
唐朝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本书搜罗了唐朝时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各种点滴,力图以当代视角呈现盛世之景,还原唐朝人的生活。从盛世、都市、节庆、女性、衣饰、美食、居住、出行等多方面再现大唐盛世时期人们的生活、娱乐、风俗、习惯,广泛参考官史、笔记、诗歌、食谱、茶酒谱等资料,配相应的古图和手绘水彩,图文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书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梳理了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