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探讨新型城镇化、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之间的逻辑关联,提出“低碳创新驱动”概念,建构新型城镇化的低碳创新驱动模式及理论分析框架,分析国外城市化与绿色低碳发展经验,总结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辉煌成就与宝贵经验,并聚焦问题探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难题,提出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新型城镇化低碳创新驱
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是未来中国得以在全球性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的重要举措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部署旨在有效地调动自身资源,发挥强劲的“湾区韧性”,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本书从“湾区合作与社会治理”“人才流动与社会融合”“高等教育”“创新经济”四个部分分析大湾区的挑战与机遇,从而更深入地厘清湾区的发展现状
本选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际合作系列成果之一,在分析厦门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发展的基本情况,RCEP签订的国内国际背景、特点与意义的基础上,总结RCEP给厦门经贸发展带来的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而分析厦门与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并讨论厦门强化与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的主要
迭代创新理论提出,由于关键产品开发的复杂性,以原型为起点根据顾客反馈不断迭代的创新方式更适合中国企业关键产品开发项目。然而,调研发现,迭代创新模式往往并未带来创新成功。究其原因,迭代创新策略的前提并不可靠。基于此,本书重新思考了迭代创新的前提条件,探讨了不同原型策略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作用机制;识别了顾客共创和主导逻辑冲
本书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分别探讨了规制、道德规范与文化-认知三大制度合法性要素及其对村庄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尤其通过个案研究,深入剖析了道德规范与文化-认知要素对制度合法性的重要意义。在田野研究中,作者观察到,超越个体层面的群体结构也对公共物品供给等产生影响。作者强调,普遍道德和群体结构为理解公共物品供给等集体行动研究
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但是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密集型领域依然存在一定的贸易竞争劣势。因此,加快培育以技术为核心的产品质量优势,加速推进制造业出口升级,有效推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跃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书紧贴新形势下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现实需要,立足中
国外资产评估界在企业价值评估研究领域已经走过了很长的路程,鉴于我国企业整体上无论在业务模式、组织形式方面,还是在公司治理方面,都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区别,同时竞争与监管等市场环境也存在巨大差异,对于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创新发展以及相关方法的适用性改进研究仍需持续深入,对于极具复杂性又不乏特殊性的新兴企业而言尤为如此。
我国目前跨区域污染问题的形成和扩大是特定阶段发展模式的结果。治理跨区域污染,不仅是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求,也是我国政府转型和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增长的必然路径。本书旨在通过协调现有不利于跨区域污染治理的横向竞争模式,改变旧有的发展轨迹,在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的要求下,全面、系统、制度性地解决我国的跨区域污染问题,最终形
本书是苏州城市学院太湖研究院组织编纂的关于太湖年度发展的研究报告,主要由苏州城市学院太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和太湖发展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撰写。本书是太湖研究院打造的品牌项目,也是全国首部关注“太湖发展”的蓝皮书。 环太湖人文经济发展研究呈现跨学科、多角度的特点。本书以“人文经济学”为切入口,以翔实的史料与数据,具有战略
数字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革命,它既是技术向度深究的问题,更是哲学向度的追问。在面对新的时代科学红利嘉临之际,人们不应迷失在日新月异的技术之中,而是主动的积极把握新技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