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讨论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助推作用。本文属于经济学实证分析类型稿件,首先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群体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成果,并对文中关键概念给出定义;其次,本文借助经济学中的劳动供给理论、时间配置模型等理论,从时间分配视角分析影响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与作用机制;接着,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
本书主要围绕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的翻译、出版、传播的故事进行讲述,以张静茂捐书为引子,以马克思、恩格斯创作《共产党宣言》过程的简要介绍为铺垫,重点叙述了《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翻译、出版及其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以讲故事的叙事方式,讲述了陈望道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译书、张静泉(人亚)及其家人冒
本研究在国际比较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地方政府战略管理的理念、结构与过程,并选择北京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的案例进行分析。本研究将为地方政府增强战略管理能力提供一套理论工具和实践指南,有助于地方政府在职能定位的基础上,积极应对环境的动态变化,增强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提高战略管理的绩效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科学发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派魏征、褚亮、萧德言等大臣,把唐朝以前经、史、子之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髓都概括出来的一部书。本稿分为42讲,作者刘余莉教授通过解读群书治要的经典语录,将该书中做人做事的道理介绍给读者。作者认为,群书治要可以作为一本学习传统文化的入门之书,从经典中解读出修身始于戒贪好名之患交友之重奢靡之害谦
在中央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各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治理范式。无论是乡人相约,勉为小善,还是作为现代乡村自治的创新手段之一,乡规民约始终以文化传承的形式构建农村社会秩序。本书聚焦现代乡规民约的建设与发展,打破学科藩篱,立足乡村治理,系统梳理乡规民约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挖掘其文化内涵,分析现代社会乡规
新女性的命运是中国现代化历程的一个重要缩影,她们身上的精神性追求及其内在困境,能真切地反映中国现代人格重塑过程中的张力与缺失。本书以离家作为新女性生命史与精神史的起点;离家在开启她们追求独立之路的同时,亦使得归属感问题始终如影随形。独立与归属这两方面的紧张关系在此后的学潮爱情革命以及物质等历史环节中都有充分体现。在这过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实践与协商民主思想的历史演进为研究起点,系统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实践基础及理论发展的内在理路。在此基础上,通过中西协商民主的比较来论证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自主性创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与制度架构,并对进一步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路径创新提出了相关建议。
本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关于养老模式转变和养老社会化的理论思考出发,基于中国养老服务需求增长的客观现实,总结分析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目标演进和建设进展情况,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养老服务需求巨大与供给不足的矛盾现象,创新性地引入“低水平均衡陷阱”解释这一矛盾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系统提出了走出这一陷阱
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的本质是权力的滥用与权力的制约问题,通过权力制约权力和权利制约权力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反腐败的根本措施,这就需要法学研究者能够在反腐败机制体制和制度创新方面有所贡献。公民参与反腐败问题的实质是通过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即是运用权利制约权力的反腐机制,这就涉及到权利与权力这一对法理学的核心命题,在这一
治理有效对村民自治提出了更高要求:村庄治理不仅需民主而且要有效。不同于村庄禀赋的既有主要进路,本书试图从村民参与维度来探讨治理有效何以可能。在梳理公共参与和村民自治的历史演进后,本书建构了村民参与中民主与效率的关系模型。定量研究表明,村民参与中的民主与效率呈正相关关系;质性研究表明,可治理的民主是实现民主与效率整合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