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哥特式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书中介绍哥特式艺术,为一种源自欧洲法国的艺术风格,书中介绍了该风格始于12世纪的法国,盛行于13世纪,至14世纪末期,其风格逐渐大众化和自然化,成为国际哥特风格,直至15世纪,因为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来临而迅速没落。哥特式建筑的基本构件是尖拱和肋架拱顶。本书讲到兰斯大教堂、亚眠大教堂和博韦
《当代漆画论》是一本自觉担当漆文化使命的创造之著。使命与创造是为该著的两项重要命意。“使命”之所谓:漆画从漆器之生也就是历经万年不断精进的漆器文明的一种从形下往形上的破天荒的发展事件,此一事件对所有解题之人都成重大命题——对此漆画在绘画性上的“空无”必须“无中生有”地给以作答!无中生有即为原创,也就是“创造”之所谓。
本书收入薛龙春教授曾发表于《文艺研究》的三篇论文,分别为:《从“点画”到“线条”:论晚明书法的小大之变》《顺治十年刊〈拟山园选集〉的篡改与王铎形象的重塑》《王铎、周亮工的文艺交往与清代书史“字体杂糅”现象》,三篇论文都以明末清初的著名书法家王铎为中心,研究王铎在明末清初的书法风格的转变、清代书法字体的杂糅,以及王铎对自
本书收入陈平教授曾发表于《文艺研究》的五篇论文,分别为:《本雅明与李格尔:艺术作品与知觉方式的历史变迁》《观念史与建筑理论的历史写作—— 以马尔格雷夫〈现代建筑理论的历史:1673—1968〉为例》《定义“艺术意志”:潘诺夫斯基艺术史方法论构建的哲学起点》《论观者转向:李格尔与当代西方艺术史学中的观者问题》《论柱式体系
本书所收录的朱良志先生的四篇文章,颇能显现出其治学特点与精神,既能展现他对中国艺术的整体性思考,又能显示他对各个艺术门类的研究成果。
人物画者,十之八九皆喜画钟馗,以得其祥瑞。古有王道求,周文矩,李公麟,颜辉等;近有白石老人,溥儒,张大千,李可染等。今吴悦石先生本书收录吴悦石画钟馗像多篇,画作表现出钟馗以拔山扛鼎之气,形象各具特色。
《电影史三体》是北京大学李道新教授在《文艺研究》上发表的《冷战史研究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中国电影史研究的主体性、整体观与具体化》《“有害”甚或“有罪”:1920年前后清华学校的“电影问题”——以〈清华周刊〉为中心的探讨》《中国早期电影里的“空气”说与“同化”论》4篇文章的合集。全书以《中国电影史研究的主体性、整体观
《中国民族声乐新作品选③》为“中国民族声乐新作品选系列”第三册,前作推出后获得了较好的评价,同时也引导了对我国本土民族声乐作品的关注,激发了教师与学生教、学的兴趣。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声乐新创作作品的推广,同时满足音乐院校民族声乐专业教师的教学与师生演出实践方面的需求,作者推陈出新,甄选了一部分近年来新创作的民族声
很抱歉在此谈论我的私事,但是最近,我的岳父变成了猫。看到猫岳父自由自在的模样,我的心也开始蠢动。其实,我曾经也是一只老鼠来着……可是小时候,一旦我做出老鼠的行为就会被批评。似乎只有照大人说的做,他们才会放过我。所以,为了生存,我伪装成人类,但同时好像听见,心中的老鼠有点难过地“吱”了一声。如今,看着岳父的模样,我心中的
本书围绕欧洲传统音乐(西方古典音乐)在汉语语境中的理解及作品式音乐实践的中国化这一主题,对19世纪欧洲音乐中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及20世纪中国学院派音乐对这种外来思想体系的接受,进行了阐述与省思。 全书分为上、下编,共收入了作者在各类报刊媒体发表的二十余篇文章、访谈。作者认为,音乐是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圈子,有其专属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