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中国史学会主持,几乎当时所有国内著名历史学家都参与编纂的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大型资料汇编。其编纂时间之长、动用人力物力财力之多、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作用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史书籍编纂领域中是空*绝后的,也是研究近代史的学者所必须翻看、查阅之资料。本编《义和团》卷,共4册,约200万字,按时间
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本书为这一历史阶段的资料汇编,乃中国史学会主持编纂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的一部。该丛刊作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方面的大型资料丛编,编辑出版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几种后出,当时几乎所有国内著名历史学家都参与了编纂,其编纂时间之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其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因其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故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本书为这一历史阶段的资料汇编,乃中国史学会主持编纂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的一部。该丛刊作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方
本书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真实的三国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董卓如何扰乱朝纲、曹操势力怎样兴起、赤壁之战的真相、司马氏的兴亡等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我想就这一段史事,略加说述,或者纠正从前的误谬,
1934年至1941年,庄学本远离家乡上海,在中国西南边陲如孤蓬一般,围绕心中的圣地西藏盘旋了近十年之久。禹王诞生的羌地、入秋即雪的阿坝草地、余震不断的岷江峡谷、拉卜楞寺的盛大法会……这些都是他出发时梦想不到的景象。漫漫西行,留下了万余张照片及近百万字的一手资料。入藏的幻梦虽破灭,但人生的一场悲剧却成就了其摄影艺术的非
《广宁文史》第三十六辑共辑录了18篇文章,主要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发生在广宁或与广宁有关的涉及本县革命战争历史、工商业发展情况、文物古迹、社会生活、人文轶事、民风民情、广宁俚语等方面的内容。本书为32开,约10万多字,是广宁县文史委员会发动社会各界热心文史人士广泛征集,把好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认真编纂的一本史料书。该书
本书为“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之一。《陶庵梦忆》是明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散文集,创作时间大约是在明亡之后,文中各篇都是他在明朝时的一些旧事。这本书是明清两代小品文的杰出代表,它细致地描摹了明末的社会风貌,特别是士大夫阶层的日常生活。张岱作为明末清初坚守气节的士人,其文中多有抚今思昔之叹,叹往日之荣华,叹故国之情深,叹世事之
君子文化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制高点和融汇点,又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落脚点。本书是第三届君子文化论坛“君子文化的当代实践”的论文精选集,本书主要围绕君子文化的内涵阐释、存世文献中君子文化的整理与研究、理想人格与君子文化、君子文化的当代意义、传统君子人格的当代养成、当代君子实践的途径等问题展开论述,既回归经典,又高扬时代
本书主要着眼于唐宋以来客家先民与海峡两岸客家人的历史,论述闽台两地的客家历史及两岸客家人现代生活。全书分为四篇共二十二章,包括唐宋闽西的“前客家史”探究、渡台的汀州客家人研究、台湾地区苗栗客家历史、苗栗之外的台湾地区客家史与未来发展,从唐宋之际伏虎禅师与汀州客家先民开发环境关系、桃园十五间村永定胡氏家族语言文化生态、福
《广州大典》是广州的“根与魂”,承载广州千年文脉。《广州大典研究》集刊,依托已出版的《广州大典》一期文献和正着手编纂的二期民国篇,主要刊载关于广州以至广东历史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关于广东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文章,包括新文献的发现和研究、现有文献的研究利用、既有文献的重新解读等,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历史学、文献学等社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