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学者戚安道先生关于中国中古社会的专著。他研究了中古时期(400—600年)湖北地区的门荫制。在作者看来,荫护机制更侧重于荫客而不是护主,是“以地方州郡寒门视角纵观南朝历史”。实际上,行文中赖以为脉络的还是那些护主们的人生轨迹。译者为中国史学者毕云。本书对于理解南朝历史和南朝时的建康、三吴地区有重要意义,弥补了
厅壁记是一种题刻在官衙署廨的记体文章,它以官府厅堂墙壁上的石、木为载体,记述官府设置的由来、现状,历任官员的姓名、政绩、功过等内容,以期实现规劝讽谏后任官员的作用。唐宋两代是厅壁记发展的鼎盛时期,本书稿正是对这一时期厅壁记的汇集整理,全书收录唐宋厅壁记五百余篇,依人系文,并加以点校。唐宋两代是厅壁记发展的鼎盛时期,但长
在过去的四十余年中,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罕见奇迹,同时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其中蕴含着多彩的中国故事、隽永的中国智慧、宝贵的中国方案。《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历程与理论探索》汇集哲学社会科学多个学科的研究者,按照改革开放推进的时间顺序和理论逻辑这一统一框架进行写作,力图完整地反映四十余年改革
从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的角度看,现代化与现代性促成了传统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陌生人社会秩序的建构需要共享价值观念作为基础以实现社会认同与整合,价值基础缺失或建构不充分就会引发伦理风险,使社会秩序出现裂痕。化解伦理风险需要坚持超越性的价值观念、强化道德权威,同时需要重新发现和建构道德空间与道德共同体。夯实陌生人社会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失衡不仅是一个关涉公平争议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书拟立足现实生态,在定性与定量结合多层次、多角度系统、有机地考察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差距和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理清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及问题,探究导致差异产生的多维原因,并归纳总结消除差异存在的现实困境,探索构建“并轨与整合”的路径再造型分析框架,
本书以高屋建瓴的立意和高度概括的方式记载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起源、发展与完善。分别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萌芽、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探索实践、统一战线性质的陕甘宁边区以“三三制”为原则的参议会制度、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的历史贡献、从“五一口号”到《共同纲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地位的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
清代官方编纂方略是开创了历史先河创举。每当战争结束以后,必设方略馆,由大学士领衔,会集翰苑人员,将此次战役的上谕奏章调集,按年排比、汇编成书,详其始末,其目的有二,一是炫耀武功,宣示国威。二是总结经验,以为今后办事准则,使后人有所遵循。这种方略大部分史料详备,胜过《实录》和《起居注》价值极高。但当时刊行印数极少。清一代
本书以其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得到了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工作者的青睐。许多代表和人大机关将此书作为代表培训中必备的教材,对于帮助代表提高执行职务的能力,树立代表意识,增强代表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套书共分4个分册,主要针对参加2021年事业单位A类考试的考生,图书呈现以下特点:1.本教材依据最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大纲编写,使用全新的知识体系和结构,逐一分类、分层讲解,更能适应当下的考试趋势和形势,兼具实用性和高效性。在正文里既有详尽的理论知识讲解,还有细致深入的典型真题分析,全方位补齐考生的知识短板,帮
本书内容包括:综合应用能力历年真题及详解、综合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历年真题及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