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集刊。不仅有海内外学者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也有学科综述,对于集中了解科举学研究的现状具有重要价值。内容为中国古代文史研究前沿论文及述评。研究时段为中古隋唐到宋代、明代。常设栏目为专论、书评等。本期内容为科举学研究,刊出文章10篇,包括专论2篇、书评3篇、动态2篇等。内容包括
《古代文明》是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于2002年联合主办的大型学术辑刊,文稿内容以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为主(包括考古、历史、艺术史、科技史、思想史等诸多方面),内容丰富,年代范围从史前至元明,地域范围不仅限于中国,反映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以上海、南京两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为写作对象,通过对双城人文故事、历史景观的细腻描述,展现了两座城市的历史风貌和人文情怀。书中具体选取上海和南京两座城市的28处代表性人文建筑景观,从建筑、人物、感情等视角,赋予老房子鲜活的生命力,带领读者走进老房子的历史,读懂老房子的故事,感受城市魅力,体悟情感世界。作品笔触细腻唯
中古正史具有神话历史面目。本书以《后汉书》《续汉书》及《宋书》等中古史书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具有神话思维性质的历史文本。作者运用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人类学田野调查资料、考古实物,立体呈现相关历史文本的生成语境与思维机制,揭示历史书写的意识形态主旨,从而为深入思考中古历史乃至中国文化特质提供一个新视角。
1949年5月29日,新华社发表社论《祝上海解放》,称上海是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上海何以成为光明的摇篮?本书以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坚实底色,全面深度解析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的历史必然性。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系统、工人阶级与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基础、发达的水陆交通系统、便捷的邮政通讯系统、可供依托的社会组织系统、
本书着重探讨了明清之际江南的社会文化图景,例举了江南宏观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面向,主要包括晚明至盛清时代的历史变化与文化表现在地方生活史中的投射,以及知识分子的不同存在形态与文化生活、社会活动等,努力观照出江南的地方文化、政治文化、精英文化、生活文化与家庭文化等的多样化特质,揭示不同时代留给后世重要的文化记忆与生活画面
所谓兵要,即用兵之要,地志,即地方志、地理志,而兵要地志则特指用于作战的军事地理志,即部队拟定对敌作战计划时所需要的各方面战场资料,包括天气、地形地貌、道路、后勤补给等多种要素,并延伸到经济、政治、民族、宗教和人土风情等多个方面,实际上是全方位的战场调查,既是军事地形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军事情报学的一部分。本书所指的兵要
秦汉之际的短短二十年,风云际会,英雄辈出。楚汉争霸,刘邦胜出,由此开启两汉四百年的历史。但在刘邦称帝的几年中,君臣矛盾升级,匈奴南下觊觎,吕氏专权跋扈,宗室蠢蠢欲动,直至代王刘恒入继大统,汉朝才从兴起逐渐走向兴盛。 本书是历史学家李开元先生历史叙事三部曲的终结篇。多年来,李先生始终坚持踏访历史现场,始终坚持讲述历史故事
《揭秘上海》是一本给孩子看的原创上海科普书。 这本书可以让孩子了解到关于上海的丰富、有趣的知识,如汇丰银行门口的铜狮子一只张着嘴象征招财进宝,一只闭着嘴象征只进不出。迪士尼里好玩的娱乐项目:矮人矿车、小飞侠天空奇遇、飞跃地平线……这些趣味横生的内容会让孩子对科普知识产生兴趣,引导孩子主动去学
《从建国门到复兴门:漫步长安街》选择从建国门桥出发,因为这里曾是饱受苦难的国人寄托建设一个全新强盛国家的梦想之地。由此自东而西漫步,古观象台历经了600年的兴衰流变;中国海关总署目睹了百余年间国门主权丧失又重获的曲折;坐落于贡院旧址之上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见证了建国初期中国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陈列的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