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兰州文化绵延不断,历经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等三个阶段,分别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史前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清晰的文化脉络反映了人类由蒙昧逐渐走向文明的发展过程。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兰州地区狩猎采集、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的兰州地区自然环境优越,适于农耕,彩陶闻名于世。到青铜时代,羌、戎等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一衣带水。闽台之间存在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系的亲缘关系,这种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始终值得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客家人不仅把保佑客民的原乡信仰神祇带到台湾,也把原乡的语言、生产生活习俗、教育、民间文艺、民居建筑等客家传统文化带到了台湾,闽台客家的文化亲缘(文缘)关系随处可在
藏在美食里的济南故事。以老济南的特色美食为切入点,讲述济南鲜为人知的历史文化故事中亲切、有人情味的一面。活色生香,妙趣横生。这里有老字号草包包子便宜坊产生的历史背景;有糖醋鲤鱼九转大肠等济南菜蕴含的民风民俗;也有章丘大葱、文祖花椒等特色物产包含的地理环境因素……菜品的传说记录了地域性的
本志书编修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九月至二十三年(1897)八月,是对道光重纂《光泽县志》(1837年始修,1840年刊)的续修,补录了1840年至1897年间内容。共30卷,分4纲30目,每目先载重纂光泽县志内容,再载增修光泽县志内容,故实有60卷。本次点校以光绪二十三年刊本为底本,以标点为主,少及校勘、注释。底
本书为福建的世界遗产丛书的精华本,根据入选时间前后,收录福建已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武夷山(MountWuyi)、福建土楼(FujianTulou)、泰宁丹霞(TainingDanxia)、鼓浪屿(Kulangsu)四地的精美图片,并以简要的中英对照文字,对它们属于全人类的不可替代的突出普遍价值及遗产要素加以介绍,同时
本书中英双语、图文对照,介绍了福建四处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武夷山、泰宁丹霞、福建土楼和鼓浪屿)和六处列入国家文物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三坊七巷、海上丝绸之路、闽浙木拱廊桥、闽南红砖建筑和万里茶道)。本书集中反映了福建代表性遗产的精美集粹,以优美的笔触向世界推介福建多
本书针对中央苏区史研究当中的若干热点问题分专题进行学术史梳理,包括了中央苏区调查研究的学术史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央苏区政权建设研究中央苏区土地制度与政策学术史研究等专题,为研究中央苏区提供学术参考意义和价值。
李菁历时多年,对中国现代历史上重要战争、民国风云人物等的当事人或他们的亲属、朋友、同事、学生等进行口述实录,或挖掘与爬梳湮没的资料……鲜活地呈现当年的人和事,生动地还原历史细节;读来令人感慨万千。无论是谁的人生,终如在沙盘上充分演绎后,一切归于沉寂!所写人和事都是读者相对熟悉的:1937年的
该书为民俗学研究专著。以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各行业的赫哲族同胞为调查对象,书写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公务员、教师等人的口述史。严格遵循口述史的记录规范与书写原则,如实记录诸位被访谈对象接受访谈时的情境。所有口述史内容都经过当事人的授权。通过被访谈对象(赫哲族文化持有者)具体讲述分析赫哲族同胞在生产生活、求
长汀地处福建西部山区,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也是著名的客家首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历史名城》是大美汀州丛书的一种,书中回溯了长汀这片土地自史前文明至汉代建属、西晋置县、盛唐开州、宋元明清设置的漫长历史文明进程中的名人雅士和古迹风物。全书由文明足迹灵秀山城人文荟萃商贸中心风光迤逦文人笔墨六部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