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地处福建西部山区,是著名的客家首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客家首府》是大美汀州丛书的一种,书中回溯了客家先民自晋代南渡以来,将中原文化带到闽山汀水,形成独特的汀州客家文化的历史脉络。全书由客从何来汀州首府客韵流芳走出汀江留住乡愁。本书文字优美流畅,有些散文之韵味,其中还不乏民俗乡曲山歌小调
本书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个由30名退役德国军官和军士构成的团体,他们是在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来中国担任军事教官的。一方面是厘清他们的出身、脱离普鲁士军队的原因、适应中国生活的对策、结束中国工作之后的生活道路以及他们各自对中国的认识;另一方面讨论德国教官在中国的工作条件、中国雇主对其职员的要求和中国舆论对他们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第三辑)为广西民族大学国学院院刊、广西古代文学学会会刊,重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研究,萃集理论界、学界的研究成果,关注国学对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生产生活的影响,提炼国学精髓,探讨国学的当代意义与价值,探索国学与马克思主义、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与结合途径,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
从文学发展史上看,《尚书》是我国古代出现的部初具诗性品格和文学内涵的文化典籍,堪称我国古典文学的早发端。本书分渊源论、艺术论、叙事论、修辞论、影响论等五个部分,意图在中西融贯的学术视野下,系统全面地挖掘、评价《尚书》的文学内涵和文学价值,这既有利于我们对早期中国古典文学发生发展过程的全面认识,也有利于我们对早期民族文化
本书聚焦传统文化体验教育,主要探讨教育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内容,以情境体验为基本形式,以文化传承、精神融入为目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成长施加影响的过程。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导论、逻辑发展;传统文化体验教育课程论、教学论;传统文化教育多学科整合体验课程探索、教学模式探索、生活化育人模式探索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历时十九年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多年的史实,通过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内容。本书围绕《资治通鉴》中两晋至五代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展开论述,让读者通过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领悟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了解其中所反
作者从传统的儒释道思想出发的,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应当包括四个方面的精神,即: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之哲学精神、伦理精神、道德精神、责任精神等。哲学精神中有包括了四个方面:“天人合一”、“民惟邦本”、“贵和中庸”、“理想人格”;伦理精神也包括四个方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齐治平”、“内圣外王”;道德精神中包括:“
李国栋,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中日民俗文化比较研究,稻作文化研究。本书以日本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和古坟时代为基本断代,以非文字证据为主要支撑,以日本绳纹人与中国古越人的共同祖居地“东中国海平原”为焦点,阐释了15000年前日本绳纹文化的产生;根据稻作背景和创世神话,通过玉玦、勾玉、红漆角栉、石钺、古菱
本书是一部介绍我国三国时期历史的社科类图书,重点刻画主要的人物和重要的事件,其余的人和事多为简要写法,属于三国简史。世人都皆谈三国,但很多人都因虚构演义的精彩而弱化了对历史的认知,似乎这些才是人们茶余饭后所谈的三国,但历史不是演义,本书为您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为您揭开一个个三国的未解之谜,告诉您一个被复杂表象掩盖下的真
《江南史十八讲》为大学通识课程教材,本课程是在线课程,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和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南史研究专家联合讲授,向全国高校和社会开放;同时在各高校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为本科生开设。《江南史十八讲》教材是在课程基础上加以丰富充实的纸质文本,共为十八讲,上半部分为九讲:“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