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是南京大学历史系元史研究室/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专刊,交由我社出版。该刊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为同领域少见之研究性集刊,至今已出版三十八辑,本书包括22篇论文,是以2018年11月17日至18日在南京大学举行的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探索学术研讨会论文为基础编辑的。论文围绕海上丝路综合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一级国宝。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可以真切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可称得上宋代的百科全书。 图中涉及的方面很多:车马、船只、桥梁、饭店、茶馆、医院、香料、高坐具、书法、占卜、快递、运钞车、寺庙、商铺、服装、说书场、江
本书讲述了数百年间华南一条大江流经地域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及其社会组织变迁的若干故事,并试图以此表达对我们这个国家整体历史某些侧面及其相关机制的理解。窃以为,一位好的历史学家,在以专业的笔调描述、讨论其研究对象时,其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应该若隐若现地怀有一点当代的关怀。这也是一项与个人的情感可以交融在一起的研究,学术传统与
本书系统研究了江南文化向海派文化嬗递的过程,以及在这一演变进程中所呈现的文化领域的典型案例。研究聚焦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江南文化在上海向海派文化嬗递的关键时间点,大致时间范围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至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数十年间,通过考察江南文化在海派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力,探讨江南文化圈的区域环境对于中国文化的近
中国文化的传统是重视人的培养与塑造,认为培养出一个温文尔雅的君子,就能改善一个家庭;培养几个君子,就能改变一个家族;培养一代人,就能改良整个社会。因此,中国文化关注的核心命题便是人如何通过提升和完善自己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境界。本书内容涉及文化艺术人文等诸多方面,将传统与当代、文化与文学相结合,化整为零,深入浅出,融会贯
本书用四季来比喻嘉靖帝亲政之后,其漫长统治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突出标志在于不同的、强有力的首辅:张璁、夏言、严嵩、徐阶,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书中回顾了嘉靖帝从登基到亲政,终大权在握的整个过程,通过详细地分阶段介绍首辅与皇帝的互动,揭示皇帝如何与大臣合作治理国家,皇帝如何与成熟的行政官僚体系博弈共存,清晰
本书基于文旅融合视角,针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实践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如:遗产展示僵化、缺乏吸引力、商业化或工具化、文化断裂等问题),将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作为衡量标尺,对文化遗产地物(Object)场(Field)人(Experience)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析,由此搭建文化遗产二元三维价值体系模型,进而通过实证方法
《楚汉战争史》讲述楚汉相争这段历史。楚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让无数读者极为着迷的一段历史,它的受众程度恐怕只有三国这段历史可以与之相媲美了。可值得注意的是,流传度越高的一段历史,其受众固然更广,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它很容易遭到人们各种各样的误读,以致产生不少误解。当然,造成误解的原因不只是受众广,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后代
本书主要研究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及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中蒙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中蒙俄生态合作的意义、需求、重点内容及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方法、途径,中蒙俄草原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中蒙俄农牧业发展的优势互补与农牧业合作的重点领域及有效推进的对策措施。本研究有利于树立并践行生态
《中国宋史研究年鉴2016》是该年鉴系列的第二本,以总结宋史学界历史研究成果和发布学术动态为宗旨,反映了宋史领域的研究情况。本年鉴在前一本年鉴的基础上,在栏目设置和文章选取方面有了进一步改进,例如,增加特约专稿一栏,并由社科院学者王曾瑜撰稿,提升了年鉴的质量。主要包括如下栏目:研究综述、会议述评与论文提要、书评&m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