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奠定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中国文人自古便有“研学”之风,既读万卷书,更行万里路。20
本书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系统梳理了太平天国丰富生动的历史脉络,并从文化裂变的角度研究其兴亡的历史规律,充分利用国外最新的太平天国历史研究成果,澄清史料的真伪,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研究视野。与此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以及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太平天国的文化与中国近代史的关联,并仔细归纳了二者之间的影响
本书对早期秦文化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深入系统的研究:回顾了早期秦文化的学术史,提出了早期秦文化总体的分期与编年,对早期嬴秦的居地及嬴秦西迁、早期秦文化的形成、早期秦文化的都邑、早期秦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国际中国学论丛》旨在介绍国际中国学(汉学)成果,推动在发生学与跨文化视域中多元文化的对话与相互理解,侧重中西文化的沟通以及在东亚文化内部寻求一种对当代中国的诠释,让中国在主体意义上成为世界之中国、当代之中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之中国。
《辽史》一百一十六卷,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国语解一卷,记载始于后梁开平元年(907)耶律阿保机夺取汗位,止于辽保大五年(1125)天祚帝战败被俘,凡218年间史事。《辽史》始撰于至正三年(1343)四月,止于至正四年三月,历时十一个月。元修《辽史》系对耶律俨《实录》及陈大任《辽史》稍加修定、编
汉学研究总第三十一集,2021年秋冬卷,共收录文章57篇,卷前絮语1篇,悼念文章2篇。分为国学特稿、窗外的风景、张西平专栏、汉籍合璧研究专栏,以及法国、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瑞典、西班牙、阿拉伯、日本、朝鲜半岛、蒙古、东南亚汉学研究专栏,另有中国新文学作品外译研究、中国文化经典域外传播与研究、春秋论坛、汉语教学国际
本书以武汉大学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教程为基础而编写,全书为便于学生全面、准确、有效地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同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认识视野、提高思辨能力,作者结合相关的教学要求,严格遵循教材的内在逻辑,准确阐述教材的基本观点,遵循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教学规律,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情况,编写了这本课程学习辅
你知道纳米是什么吗?火星到底能住人吗?鸟儿和恐龙又有什么关系?快进入科学的世界一探究竟吧!本书由《科普时报》原总编辑尹传红主编,收录了刘忠范、卞毓麟、郑永春、王倩、冯伟民、徐星等国内著名科学家及科普作家的经典科普作品。除了入选小学课本的《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外,本书汇聚了太空探索、自然世界、人类生活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许倬云教授以系统论的方法,围绕着中国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从新石器时代谈起,一直到清朝结束前夜,讲述华夏/中国这一个复杂的共同体是如何不断演变的。本书的结构体例、行文风格,均属于大历史的范畴,没有铺陈细节,也没有繁琐的论证,而是选择每个时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关键点,以及相互间的互动,来勾勒出各个
此书为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主编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丛书的一种。 本书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新发现的清华简、金文中涉及的大量郑国史料,与传世史料相互补充印证,重新对郑国历史进行整体研究,颇有新见。他明确提出希望研究不碎片化的史学、写会通的历史,此书也是作者在此方面的一种尝试。 作者主要采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