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大文学观来考察唐代奏议,从文学史的宏观角度对唐代奏议的文体特征与艺术风格进行综合论述,同时客观地评价唐代奏议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本书以建都长安的周秦汉隋唐为内容轴心,从史前文明、西周文明、秦汉文明、隋唐文明与丝路文明五个相对独立又互为关联的板块,着重描述那些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的标识性事件、代表人物、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科技成果等,再现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经济发达、科技先进和文化繁荣的昌盛时期的社会图景,以展示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多元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尚书》学研究”的成果,《尚书文献选辑》第一辑至第五辑已由线装书局出版,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继续推进重大项目,现对晚清《尚书》文献予以影印出版,编为《尚书文献选辑(第六辑)》。乾嘉汉学之后,以考据为主的治学方法逐渐僵化,由考古转向通今、从考据回归义理、从治经转向治史,通经致用成为学者追求的
重庆市志·广播影视志(1986—2010)
本书共六篇。第一篇为史话,高度浓缩金寨革命斗争史。第二篇至第五篇为史歌,采用讲故事的形式,重点颂扬金寨境内三十年革命斗争的重大事件与主要发起者、组织者和指挥者。第六篇为史论。
本书分漕运通济、京畿重镇通州城、通州史照三部分。具体内容包括:通惠河、北运河、漕运、城垣街巷、景观遗址、寺观教堂、教育卫生、街头巷尾。
本书征集了跟成都地方有关的史志掌故、人文历史等方面的论文,全书分为“古蜀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城市史研究”“巴蜀文化研究”和“历史地理研究”。本书旨在立足成都,挖掘成都文化,讲好成都故事,充分展现并书写成都区域方方面面的历史与文明成就,是一本关于地方文化的通俗读物。同时也体现出地方志文献对方方面面学术研究的价值。
本书稿是一部有关北京市门头沟区的文史资料,本书是由门头沟区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员会牵头组织各界人士对门头沟地区近现代发展中“亲历、亲闻、亲见”事件的编辑与整理,如今已是30辑。本书稿共30余万字,分别从“战争风云”“岁月追思”“时代留痕”“千秋英烈”“革命先驱”“红色印记”“映象京西”七个方面,收集了门头沟地区文化历史发展
本书对山东省淄博市周村的历史资料做了详细的集成和汇编,系一部历史文献类著作,旨在为研究周村的提供基础资料,分为、史志、报刊、书籍、口述实录、碑刻五卷。各卷分别对本卷所涉及领域的个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具有较好的史料价值。
《济南历代旧志序跋汇辑》按属地分为济南府、历城县、长清县、章丘县、济阳县、莱芜县、平阴县、商河县等八篇。包括《济南府志》两种,共17篇;历城县的旧志6种(含《趵突泉志》),共28篇;长清县的5种(含《灵岩志》和《五峰山志》),共17篇;章丘县的6种,共15篇;济阳县的4种,共21篇;莱芜县的4种,共19篇;平阴县的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