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历史时期对今湖北省境的文化差异具有显著影响的主导因素——方言、佛教、民间信仰、民居、聚落以及女性文化景观,逐一探讨其分布变迁,并着意分析其文化生态。在此基础上,由湖北区域完整性着手,提出了湖北历史时期感觉文化区的问题,作出了论证。
本书为作者研究三峡文史期间所整理的部分书稿和资料,共分七辑,从不同角度谈到长江三峡地区有关历史文化的诸多内容。第一辑:主要论及杜甫客居云安县的诗作和唐人诗作与古夔州地望形胜、人文地理的互证关联。第二辑:主要论及三峡地区远古移民文化、远古巫山文化、把文化、巫山文化、三峡盐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第三辑:“田
“中国”既是一个国家,又是一个文化的共同体,这一文化绵延数千年而未曾断绝。古圣先贤对天与人、人与人、人与心灵、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各种阐述,凝结成独一无二的中国智慧,编织成连通古今、继往开来的纽带。从“兼儒墨,合名法”的杂家,到儒释道三教合一,从“中体西用”,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不体现中华文明的兼容并包。本书深入浅
这是一个传奇村庄的口述历史集。20世纪50年代,梅蓉人依靠集体的力量,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对沙洲进行彻底改造,叙写了“荒滩变绿洲”的神话,成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在桐君街道的组织下,作者通过采访近百位梅蓉传奇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以口述形式记录当年的真实情景,把志书上一些简短的记录和枯燥的数字,还原成有血有肉、真实鲜活
明代嘉靖《宜城县志》是湖北省宜城市现存旧县志中较为罕见的一种,仅国家图书馆藏有残帙,为海内孤本。嘉靖《宜城县志》为宜城县令郝廷玺所修,志成于嘉靖三十三年而刻于嘉靖四十二年。此志继此前正德旧志增补,为平列诸目体,凡三卷四十三目,存上中两卷二十九目,佚失下卷十四目,要言不繁,可资考察明代中早期宜城县情。今据国家图书馆所藏刻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认同研究:以四川羌族为例》以灾后重建的四川羌族群体为研究样本,探究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羌族认同的现状和趋势,借此理解全球化时代下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特点与民族认同表现出的与文化认同密切的关系。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部分去认知多元文化与民族认同的关系。一是民族认同与民族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民族(族群)
本著作基于四川成都藏文化用品街(人们通常较民族街)长期的民族志考察。在延续作者中央民族大学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历经6年时间完成。通过藏文化用品街的民族志考察,梳理了藏文化用品街的形成过程,分析影响藏文化用品街形成的主要因素及条件,维系它繁荣发展的三种重要力量。具体主要从街道上的卖店和卖店里出售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新中国成立以来,平潭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继承革命传统,积极开拓进取,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及改革开放的一个个胜利,改变了海岛贫困落后的面貌。特别是自实验区成立以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一岛两窗三区”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实验
紫阳县是清代在陕西南部设置的一个县制,隶属兴安府。紫阳县正堂档案现藏于陕西省档案馆,共计1661卷,时间起迄为清道光九年(1829)至宣统三年(1911)。记录了清朝82年间紫阳的历史。档案文种主要有折、谕、帖、告示、呈文、扎、章程、税票等。《清代紫阳县档案汇编(上下)》选取有价值的内容,分为经济,赈灾、备灾,外事管理
十多年来,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辽宁省文化资源建设服务中心)把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尤其是文化遗产的研究整理和宣传推广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国家和省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系统地梳理了辽宁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他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组织策划制作了几十部辽宁地方文化专题片,基本形成了系统化的地方特色专题片资源库。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