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传统与近代的关系问题一直贯穿重大历史事件,也备受不同时期的学界关注。本书即为*名学者杨天宏教授以中国的传统与近代为主题的论集。全书分为近代初期的补苴改良与传统制约政治思想的转型与制度变革的艰难实践限制通商与欲罢不能的开放政策中西文化冲突与反教政治运动四部分,共收论文十九篇。通过客观而*到的论述,本书能
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分裂时代,这是一个价值重整与制度重建的时代,也是文化大碰撞与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许倬云学生、历史系博士叶言都研究南北朝史50余年,在这两本书中为大家呈现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
汉人大世族崔浩的悲剧有什么偶然和必然?力推汉化的孝文帝有哪些遗泽与遗祸?班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府兵制对隋唐有什么影响?《洛阳伽蓝记》除了记录佛寺,还记录了哪些精彩?粗犷平实的北朝文化,除了《木兰辞》还留下了什么?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分裂时代,这是一个价值重整与制度重建的时代,也是文化大碰撞与民族大融合的时代
本书收录《〔弘治〕黄州府志》《〔康熙〕黄州府志》两种方志,纳入《荆楚文库》,以影印方式出版。《〔弘治〕黄州府志》,〔明〕盧濬修,〔明〕舒旌、張縉纂,是现存早的黄州府志,共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五选用的底本为浙江宁波天一阁所藏弘治十三年刻本、卷六至卷十选用的底本为上海图书馆藏弘治十三年刻本。《〔康熙〕黄州府志》,〔清〕蘇良嗣
本书由《〔康熙〕通山县志》《〔同治〕通山县志》《〔光绪〕通山县志》三种方志组成,收入《荆楚文库》,以影印方式出版。《〔康熙〕通山县志》以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四年刻本为底本,是志分七纲、五十二目。通山县志明之前无,明时修志无传本,康熙本县志属创修,采择颇为扼要。《〔同治〕通山县志》以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同治六年心田局排印本为底
本书为清光绪六年本,清多祺纂修。以修于乾隆五十九年的旧志为基础,寻访旧迹、搜罗资料,多种纲目均有增补,反映出清代中后期蕲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本志共24卷,分为地理志、建置志、赋役志、学校志、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外志、杂志等,记载了湖北蕲州一带之地理沿革、建制官职、著述论说等人文风貌,为地方志
《[咸丰]蕲州志》本志为清咸丰年间蕲州衙署藏本《蕲州志》,共二十六卷,为清恩科举人潘克溥所纂修。本志内容分为卷shou、地理志、建置志、赋役志、学校志、职官志、选举志、著述志、人物志、列女志、艺文志、外志、杂志等,记载了湖北蕲州一带之地理沿革、建制官职、著述论说等人文风貌,为地方志研究及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方志资料,具有一
本书为《荆楚文库?方志编》的两种,以湖北省图书馆所藏康熙、乾隆《蒲圻县志》为底本进行整理,以影印的方式出版。淸康熙十二年版《蒲圻县志》由时任蒲圻知县张圻隆主修,龚逢烈纂辑。乾隆三年版《蒲圻县志》由时任蒲圻知县王云翔主修,李日瑚纂辑。两书均为十五卷shou一卷。内容涵盖建邦志、山川志、田赋志、学校志、秩官志、师儒志、科贡
本书为《荆楚文库?方志编》的一种,以湖北省图书馆所藏《〔光绪〕黄梅县志》为底本进行整理,以影印的方式出版。黄梅自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建县以来,已历二千一百余年。自明代至清,曾七次编撰县志,但因朝代更迭,屡历兵燹,散佚难存。淸光绪二年版的《黄梅县志》为目前保存为完好的县志,黄梅知县覃瀚元、袁瓒主修,黄梅生员宛名昌、余
《[民国]麻城县志》前编十五卷shou一卷续编十五卷shou一卷末一卷附一卷,郑重修,余晋芳纂。编纂始于民国二十三(1934)年九月,次年三月脱稿。以宣统三年(1911)为断限,此前定名为麻城县志前编,自武昌起义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定名为麻城县志续编。前编十五卷总十一门六十三目,内容涵疆域、建置、食货、学校、武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