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代会从什么时候开始设立发言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之间为什么互称同志?中共二十大代表如何选举产生?中联部与外交部有什么不一样?中共中央党校是中国“最牛”大学吗?中国共产党员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领导干部合不合格谁说了算?为什么说“党大还是法大”是个伪命题?……本书围绕这些海外受众感兴趣的小问题和二十大最新理论发展,邀请权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在习近平主席亲自主持下,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西安举行。中国—中亚峰会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31年来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也是中国—中亚机制建立3年来的首次峰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讲话,就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亚提出“四点主张”,就如何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四个坚持”,并就怎样发
美国于2019通过了《外资安全审查现代化法案》,对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作了全面更新和改革,并且适用《外国代理人管理法案》对外国机构进行管理,在外资审查范围、强制申报、审查时限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调整和详细规定,体现出了美国在推动外资国家安全审查“现代化”方面的发展取向。具体包括:审查对象更加明确、审查范围更加宽泛、审查
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民法典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私法关系的法典。民法典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本书主题为《进课堂》。本书主要内容为以典型案例方式对《民法典》的总则、
隋唐制度史经典力作 讲透隋唐最高权力组织体制及运作机制 突破“三省制”传统认知,提出“新三头”体制新说 史学大家唐长孺、何兹全、田余庆等悉心指导 从顶层设计读懂唐朝由治到乱的历史逻辑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国际组织的法理学分析、全球性国际组织及其法律制度(一)——国际联盟、全球性国际组织及其法律制度(二)——联合国、区域性国际组织及其法律制度、专门性国际组织及其法律制度。尾论:人类的组织化趋势。
本书分为古义演绎、中外通约、名实错位、正本清源和制名指实五章,内容包括“封建”本义、皇权时代(秦至清)的“封建论”、《文献通考》及其续编的《封建考》、日本的“封建论”、欧日封建制“酷似”、“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泛封建说”等。本书在确认“封建”本义与西义的基础上梳理“封建”概念的演化轨迹,从概念的历时性演绎及中外对接过程
本书描述了法务前沿工程这一历经十三年的社会治理改革个案的起源和发展的脉络。主要内容包括:法务前沿工程诞生的历史背景;前期筹备(2005-2008年):从大胆构想到初步试点;探索实施(2009-2010年):从统筹指导到平台构建;发展完善(2010-2020年):从地方工程到罗田模式等。
本书根据中国社会思想史知识的凝聚方式和总体特征,将中国社会思想史技术性研习法分为七大“元”:人物社会思想研习法、学派(群体)社会思想研习法、著作社会思想研习法、地域社会思想研习法、时域社会思想研习法、专题社会思想研习法、综合比较社会思想研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