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丝绸之路文献丛刊》中的一种,收录了明、清以及近代甘肃兰州及其属地金县(今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等地方志近十种,其中包括《(乾隆)钦定兰州纪略》、《(道光)兰州府志》、《(康熙)金县志》、《(道光)金县志》、《(乾隆)皋兰县续志》、《(光绪)重修皋兰县志》、明万历本《庄浪汇纪》、《永登县志》等重要的方志。
本书为苏州地方文化史,从苏州文化的生成环境、历史分期(包括史前时期、吴国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与清前期、晚清至民国)到苏州文化的特色(包括科学技术、教育与科举、文学与语言、学术、宗教、书画雕塑、戏曲曲艺、工艺美术、园林及建筑、民俗、及慈善文化)做了全面而详细的梳理。
本书分上下两编,共十六章。上编六章,按时间顺序概述各时期常州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色。下编十章,分别从教育、宗族、宗教、学术、文学、语言、艺术、园林、民俗、对外交流等方面专论常州文化的特色与亮点。并附大事年表和参考文献,为进一步了解常州文化提供线索和帮助。
本书通过研究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社会经济条件、政治环境、群众条件以及中国共产党组织在陕甘地区的发展条件,分析了这些条件对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叙述了陕甘地区武装起义、“兵运”斗争以及红色武装的创建活动,总结了刘志丹采取“红色”、“白色”、“灰色”三种方式创建红色武装的“陕甘模式”的意义,完
中华服饰之美,美在何处?美在一丝一线,一经一纬。服饰不仅是生活之物,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本书以考古发掘和博物馆馆藏文物为背景资料,从远古至近现代,对几千年间的服饰文化进行具体生动的描述,既有对古人的穿衣打扮、中国服饰的发展史等宏观主题的概述,也有对各时期的民服、官服、饰品等工艺、用料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在日本流行文化中的改编创作历史源远流长,本书将重点以日本流行文化的代表——漫画文化为核心展开考察,从脱离中国本土的认知与漫画创作多元化这两个角度出发,考量这两部作品在日本漫画文化中经历的改变与变异。
本书为苏州地方文化史,从苏州文化的生成环境、历史分期(包括史前时期、吴国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与清前期、晚清至民国)到苏州文化的特色(包括科学技术、教育与科举、文学与语言、学术、宗教、书画雕塑、戏曲曲艺、工艺美术、园林及建筑、民俗
本书分上下两编,共十六章。上编六章,按时间顺序概述各时期常州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色。下编十章,分别从教育、宗族、宗教、学术、文学、语言、艺术、园林、民俗、对外交流等方面专论常州文化的特色与亮点。并附大事年表和参考文献,为进一步了解常州文化提供线索和
本书主要阐述晚清百年,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内在变革要求与外来力量相遇,中华帝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痛苦转型,艰难地踏上近代民族国家之路。作者戴鞍钢教授长期从事晚清史的教学和研究,以史家之笔将这段纷繁复杂的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
《红映浦江——上海工运历史研究》(第一辑),是静安区文史馆与上海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并结合上海当代在红色历史遗迹、党史史料与革命史研究等方面的优势,联合编写的,也是专门研究上海工运史的书籍。本辑围绕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收录研究综述1篇、相关专题论文5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