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马戎在1997年至2001年期间发表的以民族问题研究为主题的11篇文章。讨论中国的“民族问题”,核心的议题就是如何把“民族”这个鸦片战争后引入中国的西方概念具体应用到中国社会。书中回顾多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争论,思考中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走向,为民族问题的社会学、人口学和教育研究等提供参考
本书主要包括八章内容,第一章导论:论证与解释;第二章最佳解释推论;第三章评价解释的对话系统;第四章评价专家意见证据;第五章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画作争议;第六章从相关到因果的论证;第七章知识与调查;第八章证据与论证评价。
本书分为全球线上教育领潮、线上教育改革汇潮、国别线上教育新潮、线上教育转型风潮四部分,收录了全球线上教育的治理实践——以“网课爆破”为切入点的考察、中日韩“亚洲校园”线上课堂:为日本北海道余市“云定制”旅游政策的经历、网络技术为何能赋权沙特女性教育、跨越数字边界的印度尼西亚求学者等文章。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当代西藏史研究、西藏改革开放研究、西藏反分裂斗争研究、民族工作研究、宗教工作研究等。具体包括:“治边稳藏”——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当代西藏发展进步的历史道路等。
本书主要是对南京市玄武区在1978年至2012年的三十四年时间里,在中共玄武区委的带领下,从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会精神、改革开放起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前的这一阶段,玄武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历史,按照历史学的规律、历史学的要求,进行了完整、客观的描述
本书对立法学的理论与意义进行了概述,在阐明立法的形成与发展、立法的指导思想、立法制度的基础上,对立法的含义与价值进行了概述,将基础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对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以“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论述为主线,围绕“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与生动实践、“第二个结合”理论的历史根脉与创新创造、实现“第二个结合”的科学路径与推进方略、“第二个结合”的世界意义及时代启示四部分展开。本书认为,“第二个结合”创新理论准确把握当今的国际国内大势,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
本书基于我国《民法典》“物权篇”中“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一章的相关规定,以及我国新旧住宅小区并存、住房形态及住宅小区规模差异大的现状,探讨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面临的困境,尝试论证设立“住宅小区所有权”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建构了“住宅小区所有权”的概念、主体、客体、内容与规则体系。
本书分为25章,主要内容包括:刑法概述、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适用范围、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罪数、刑罚概述、刑罚制度、刑法分论概说、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
本书从《左传》《韩诗外传》《说苑》《东观汉记》《后汉书》《三国志》《世说新语》《旧唐书》《新唐书》《宋史》等史书、子书、笔记中选取了《孔子无功不受禄》《诸葛亮不治产业》《陶母退鱼教子》《包拯不持一砚归》《于谦清风两袖》等20则上起春秋战国、下讫明清的廉政故事,借助廉政领学、插画图说、廉吏故事、注释讲解、名言警句、历史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