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研究论丛》第二十五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l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辑,包括《界与融合:明代历史研究的数字化尝试》《绘制书籍的流通:基于“中国书籍数据库”的考察》《数字历史黄河”支持下“明清故道”形成过程研究》《支分派别,指掌学脉——《明儒学案》的可视化分析与呈现》《浅谈明史研究中的数据库建设》《明代的毛葫芦兵》《江南才
本书讲述了陆柱国从中国乡村的贫穷少年成长为著名编剧的励志故事。困顿清苦的童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初入电影界的一鸣惊人,名声大噪后的风起云涌,对中国电影建设的拳拳之心……讲述触动人心的传奇人生。陆柱国,著名作家编剧。著有小说《决斗》《上甘岭》《吐尔逊的故事》《狗剩》等。编剧作品有《最后一个冬天》,《战火中的青春》《独立
4-7世纪是当下国际学界盛行的研究领域“古代晚期”(LateAntiquity)研究的核心时期。作为该时期地中海世界的核心区域,拜占庭帝国同样与这一大时代背景相一致,自身也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帝国由之前以古典希腊文化和罗马拉丁制度为主的早期帝国向以基督教为中心、以希腊语为官方语言的中期帝国转变。其中,6世纪是该转型的关
本书旨在为大学生提供一本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地理学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及其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应用。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涵盖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地理学的空间性特征使其能够揭示自然环境与社会之间的复杂互动,分析全球资源分布、环境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等重要议
2025年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南京大学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计划出版一套绘本,丛书名《1937,那些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南京大屠杀期间,帮助中国人的那些外国人。约翰·拉贝于1882年11月23日出生,1908年8月18日到达中国,先后在德国西门子驻北京分公司、南京分公司工作。1937年11月,发起并成立南
本书是瑞士知名记者与享誉世界的作家、藏书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的对谈。曼古埃尔是公认的阅读大师,也被誉为“最多产的读者”,就阅读的话题,创作了多本广受欢迎的作品。本书中的对谈主要聚焦于私人阅读,包括阅读与生活、阅读的方式、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各个年龄阶段的阅读体验、对不同作家的分类阅读等等,展开了精妙的对话。这些谈话分为一
2025年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南京大学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计划出版一套绘本,丛书名《1937,那些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南京大屠杀期间,帮助中国人的那些外国人。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丹麦人,1911年生,终身未婚。辛德贝格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也是当时在南京保护中国难民的国际友人之一。193
本书是牛津大学出版社为大学各学科写作课程策划出版的一系列学科写作指南中的一本,该丛书作者都是各学科领域的教授或专家。本书作者曾在哈佛大学教授写作,现担任米尔萨普斯学院历史学教授。 《历史学写作指南》最初源于哈佛写作课程,第一版出版于1999年,本书是最新第六版。其不仅是一本关于写作的指导手册,还包括技术层面的写作建议
本书收录了包括周口店遗址、良渚遗址、殷墟、三星堆遗址、曾侯乙墓、马王堆汉墓等25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华考古发现和几百件出土文物,如玉琮王、太阳神鸟金饰、青铜神树、长信宫灯、九旒冕等。书中内容还涉及了政治、军事、农业、建筑、交通、水利、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科普信息,作者还补充了相关考古背景文化,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考古知
本书是由三位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联袂撰写,围绕全球包括埃及的沙漠、中美洲的森林、地中海的古老城市、古埃及文明、安第斯文明、迈锡尼文明等人类重要城市和文明,展示了地球上不同区域和族群之文化、文明起源及其传播。书中涵盖了埃及王后墓葬、黄金木乃伊、亚历山大宝藏、《死海古卷》、兵马俑等30个重要且激动人心的考古、发现事件,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