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从经典性、知识性、思想性、可读性等方面着眼,选取《窦娥冤》《墙头马上》《汉宫秋》《赵氏孤儿》《西厢记》《荆钗记》《琵琶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十部古典名剧,对作者的生平际遇、创作成就、后世影响等方面作一整体描述,进而追踪这些剧作的写作背景、时代特征,系统、全面观照剧作的思想内涵和
本书带你走进昭苏,探索这座彩虹之城的魅力所在:穿越时空,探寻乌孙古国的足迹,聆听历史的回响;昭苏,曾是乌孙国的故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饱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漫步昭苏,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夏塔古道、百万亩油菜花海、昭苏草原,每一处风景都是大自然的杰作,让人流连忘返。
本书是萧红代表名作,1941年由桂林上海杂志公司初版。备受鲁迅、茅盾、夏志清推崇,茅盾评价其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全文以“我”的视角,描写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城的风土人情,通过追忆家乡各色人物和生活画面,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百姓平凡、愚昧的生活日常。萧红
本书以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悍女”形象作为研究对象,解读不同时期悍女形象的文学书写,进而从不同维度剖析和揭示此类形象所蕴含的审美倾向、性别意识、社会观念,及此类形象与空间叙事、社会伦理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织与互动。
本书分为四章。第一章为遣词——“词华倾后辈”,主要包含虚词运用、数词对仗、词类活用、特殊名词词组等内容;第二章为琢句——“最传秀句寰区满”,主要包含常用句法、疑问句运用、紧缩句运用、省略句运用等内容;第三章为谋篇——“篇终接浑茫”,主要包含律诗开篇艺术、对仗角度变化、对仗联间变化、尾联语式特征等内容;第四章为创格——“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女商人谢婉君和裁缝铺女师傅秦水凝乱世沉浮中互相扶持的故事。战火纷飞年代,主角谢婉君在逃离战乱中与秦水凝相识,又与秦水凝因旗袍重逢。初识时谢婉君对秦水凝处处不满,但在一次危难中,谢婉君对秦水凝伸出援手,两人也在踌躇、游疑、信任后结为好友。两人和许家二小姐许稚芙、四雅戏院江楼月相识相惜,四人宛如姐妹,彼此惺
本书分为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两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概论;文学辨体;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魏晋文学之变迁;宋齐梁陈文学概略;各家总论;学文四忌;论谋篇之术等。
本书对中国上古至近代的文学史作断代研究,论及诗、史、文、论,对某些专题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宏观上涉及文学史研究之方法论,其不以政治时代作为文学分段的标准,对于文学史书写,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作者在书中提出将文体视为生命有机体的观点,这仍是今日了解文学和欣赏文学的重要门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偷袭者蒙着面;梦境收割者;悲观主义者的情感教育;三个美学时刻;幻术与索隐;盛世废墟与浪漫主义怪兽;记忆的废墟和历史的纪念碑等。
本书主要聚焦中国先锋诗歌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间的演变与1990年代诗歌的两种精神面相。第一章“史诗的失败”以寻根诗和海子的文化史诗为例,分析1980年代先锋诗歌通过改造的“传统”概念,间接传达文化反思的诉求。第二章“‘词与物’的对峙与弃绝”,以重新反思有关“纯诗/纯文学”问题,肯定其语义学上未被耗尽的能力。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