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辅导用书(2025年版)》是中央马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年版)》的配套用书,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辅导用书》的修订版。本书根据课程设置目标、教学需求,紧紧围绕“四个选择”,以问题为导向对各章内容进行修订,力求体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从而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
《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突出原创性、厚重性、系统性和思想性,重点收录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领域优秀学术成果
在被外界真正熟知之前,非洲大湖地区就引发了无数遐想。19世纪中后期,为探索尼罗河的源头,第一批欧洲探险家进入这个神秘的湖间地区一探究竟。
《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是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主办,主题集中于中国历史上的经济与社会专题研究。该书自2016年起已在我社出版6辑
这是一部研究《诗经》与上古巡守的密切关系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为二十五章。前四章阐述月令礼制、仪式乐舞与诗言志的提出;与天道相应:十五《国风》原为十二《国风》;敬授民时礼制与采诗陈诗说;赋比兴本义及上古乐舞的教化作用。后二十一章分别论述《周南·汉广》等《诗经》各篇的诗旨。本书的主旨是用上古的巡守礼制解说《诗经
本书分别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这三位名人坎坷而伟大的一生,洋溢着旺盛的激情,充溢着人道主义精神,谱写了一首首英雄赞歌。
本书旨在以多重视角来解释古代以色列人及其宗教的起源。书中通过分析现存迦南地区的考古发现,探讨并确证了古代以色列人的形成,还原了古代以色列民族兴起之时,其所在迦南地区呈现出的普遍而典型的崇拜融合现象,认为古代以色列民族和崇拜实践新登历史舞台时背后有一系列的推动力。
本书是孙皓晖继《大秦帝国》后全新史论集。书中深入剖析秦灭六国、盘整岭南、统一天下的战略逻辑与制度创新,探寻中国文明历经千年冲击而延续的韧性所在,并从外交、法治、民族融合等维度,揭示中国文明在当下国际变局中的突围之道。
本书由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撰写绪论,帮助读者快速认识和理解世界遗产的价值;同时精选11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建筑奇迹、宗教艺术、水利工程,江南园林、千年古城、绝壁岩画、多元海岛、高原茶山等,邀请文化遗产专家解读各遗产地的独特魅力与全球价值,讲述申遗和保护工作背后的鲜活故事。从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到苏州园林
军马、军鸽与军犬:日本侵华战争与军用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