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形象史学》第三十三辑,《形象史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文化研究室主办,是CSSCI来源集刊。“形象史学”,是指把形与象作为主要材料,用以研究历史的一门学问。本辑有器物研究、图像与形象、壁画研究、地理图像、考古札记等五个栏目,兼具图像与实物、文献与考古的研究文章。上至上周,下至明清,所跨时段较长。入选的文
这是一本介绍玛雅文化的通识历史类读物。本书是“纸上博物馆”系列图书中的一本,由法国考古学家克劳德·鲍德斯和艺术评论家悉尼·毕加索共同撰写。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在美洲的森林深处不断发现玛雅遗迹,但玛雅之谜却愈发扑朔迷离。直到19世纪,人们才开始对这些遗址进行系统研究,采用摄影、翻模和发掘等方式,逐步揭开这段消失文
人物传记。本书是“纸上博物馆”系列图书之一。毕加索是现象的思考者、观念的创新者甚至是满怀政治理想的斗争者,他比任何人都更能“生活”在他的世纪。他是一个活在新闻头条里的公众人物,他也是一个“凶猛”、隐秘、变幻莫测的人物。本书讲述了一个在二十世纪留下火焰印记的艺术家的命运,更刻画了他的艺术宗师之路。毫无疑问,毕加索对美术的
这是一本知识普及类图书,介绍了雕塑家罗丹的生平及艺术成就。本书贯穿着罗丹的雕塑事业的坎坷成名史、感情经历、对名作的卓见和创作的喜悦、点滴的自省、与同时代的艺术家、作家们的交往,文风通俗简洁,搭配多幅罗丹作品的彩图,可帮助读者更加丰富地欣赏罗丹的艺术之美,思考艺坛之外的事理。
考古文化类读物。本书是“纸上博物馆”系列图书之一。讲述了自1802年至今的关于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现和楔形文字解译,以及尼尼微、巴比伦、亚述、瓦尔卡、尼普尔等节点文明陆续浮现于世的经过;是对两河流域的古文明发掘成果的一次总结式回顾,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以及前后左右的伴生文明的一次梳理。作品将发掘和破译文明的节点一
本书是“纸上博物馆”系列图书之一。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在两个不同的领域。本书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了玛丽·居里从一个普通女孩,因为强烈的追求真理的渴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法国第一位女教授,并最终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她的理想的经历。本书不仅对玛丽·居里这位20世纪初的女性
本书是“纸上博物馆”系列图书之一。本书讲述了音乐家贝多芬充满暴风雨的一生和无与伦比的天才创作。贝多芬生于音乐世家,他很早就表现出了演奏和作曲的天赋。尽管遭遇耳聋、爱情和家庭失败的沉重打击,他还是创作了极其丰富的作品: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十六首弦乐四重奏,九首交响曲,一部歌剧,两部弥撒曲……在这本书里,贝多芬和他的音乐一
本书是“纸上博物馆”系列图书之一。追溯了爱因斯坦的生命历程,他的人生只受到一句格言的影响,那就是“思想的快乐”。全书正文分为8章,从爱因斯坦的生平故事谈起,在经历了许多挫折之后,爱因斯坦终于承认:他在思考的锻炼中找到了承受生活苦难的力量,从而奠定了他的思考的一生,以及从中获得的源源不断的快乐。本书附加大量插图以及辅文,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他毫不动摇地结束了思想中一些顽固的黑暗。通过精神分析,他为21世纪的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本书介绍了其生平及其思想的伟大阶段,除了弗洛伊德为发展精神分析学与同时代学者进行的交流探讨,还有那个对思想禁锢颇深的时代对其研究的影响。
此稿件为一本人物传记,莫扎特以神童的姿态进入音乐界,成长为著名的作曲家,但最后希望破灭,逃离萨尔茨堡。在他短暂的一生里,留下了六百多首音乐作品,成为古典音乐界不朽的明星。本书将艺术家生平和音乐专业知识融合叙述,立体呈现了这位音乐天才对人类音乐发展的贡献。内容以论述为主,配以各种图片、信件、回忆等辅文组成,同时正文后的辅